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月下期

多源流框架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研究——以多省市“校园200米范围内禁售辣条”政策为例/毕鸿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毕鸿昌 日期:2020-01-20 17:26:38
要渠道,尤其是部分政策问题不会因为指标的变化而凸显,需要一些外部推动力量引起政策主体的关注,然后政策主体运用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归类和分析。政策流是指政策制定主体针对议程中的政策问题提出的各种设想和对策。在这个源流中,多种想法和建议彼此之间相互融合或冲突,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利益集团组成的政策共同体往往会选取那些更具有可实践性和易接受性的设想,并加以完善,发展成为更具体的政策方案。政治流是指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对围绕政策问题、方案及其涉及的一系列政治因素的考量过程,主要包括国民情绪、公众舆论、民主选举与游说活动等。政策主体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政治影响因素,尽可能多地争取各方的支持,实现微妙的政策利益平衡,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决策艺术。[2]
  三条源流相互独立,按照各自的规律和特征发展。只有当三条源流同时汇聚到关键节点,政策之窗开启后,政策问题才能被提上政策议程,并得到相应的政策产出。政策之窗是解决公共问题的宝贵机会,政策倡导者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积极参与竞争,提出符合自己政策主张与利益的方案,说服那些抱有抵触心理的利益团体和社会公众,拉拢保持中立或持观望态度的群体,积极推动三条源流的融合,从而让自己关注的政策问题进入政府议程并获得一定的政策产出。政策倡导者影响三条源流的结合主要依靠资源、进入和战略三种方式。[3]如果政策倡导者未能把握好政策之窗开启的机会,就只能等待政策之窗再次开启。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问题并非理想状态下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多个问题混合交织的集合。当某一方面的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相应地会增加邻近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概率,由此产生政策溢出效应。具体而言,成功的经历会鼓舞这部分政策倡导者继续选择相近的政策议题,而且之前可能抵制的利益团体和社会公众已经被说服或者放弃主张,致使同类问题更容易进入政府议程。就政策领域而言,政策溢出效应作为输入变量,在政策议程设置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由此成为政策之窗开启的诱发因素。[4]此外,政策溢出效应不仅局限在同一政策系统内,也有可能对其他政策系统的政策主体产生一定影响,促使他们思考此类政策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无采取对策的必要以及采取何种政策方案应对相似问题。
  三、多源流框架下“校园200米范围内禁售辣条”政策的出台过程
  (一)问题流凸显:长期存在和突然曝光
  根据多源流分析框架,指标异常、焦点事件和突发情况中的任一或多个融合都可能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主体的视野,进而得到纳入政府议程的机会。首先,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新闻媒体持续关注的焦点事件,再加上新闻媒体宣传曝光力度的加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敏感度和关注度。聚焦到“问题辣条”,早在2000年就有多家新闻媒体曝光了“五毛辣条”的食品安全隐患,只不过由于缺少足够的外在推力与整合的问题反馈,未能引起公共决策者的足够重视。“打假晚会”的深入追踪调查和现场实时直播为其贴上了“突发焦点事件”的标签,让原本在问题流中时隐时现的辣条安全问题直接暴露在政策制定者面前,迫使政策主体快速关注,将其纳入政策议程。在辣条安全问题长期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