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月下期

属地管理原则“变形”的表现、根源及其矫治/杨 凡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 凡 日期:2020-01-20 17:25:34
,灵活变通且高效务实地执行上级指令,以解决实际问题而彰显自我优秀的管理能力。但部分领导干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过分看重上级的指标考核,轻视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以致在下达指令要求时,只是专门强调“不达标就追责”,将上级考核标准视为头等工作、关键重点,一派形式主义、功利主义作风。在层层责任转嫁过程中,这些领导干部唯一关注的焦点也只是特定标准的“形合”力度,以严格考核上报材料、会议记录和“留痕”照片而确保自我监督管理的到位,毫无任何务实的执行操作措施。
  二、属地管理原则“变形”的危害
  1.推诿扯皮之态严重挫伤基层工作激情。想要调动基层人员持续奋斗的激情,不仅在于明确的物质激励或惩戒措施,更强调上级管理者表现出奋勇争先、务实肯干的精神态度。如果上级领导面对责任、压力、任务而表现出推诿逃避之态,其后续行为做派自然也就无从指望实现潜在机遇和发展空间的高效拓展,就会出现负向发展趋势,甚至严重抑制个人工作能力的持续提升。在如此压抑氛围和消极情绪下,又如何指望基层人员能毫无顾虑地全力以赴?当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得越多反而责任越大、风险越大时,置身事外或“自扫门前雪”就成为个人的最优选择。
  2.有责无权之实显著弱化基层实干能力。姑且不论基层人员的情绪调动和热情激发,仅从事务处理本身出发也不难发现,高效卓越的作为仍需要相当的权力作为基础保障,即面对问题、任务,基层人员需要进行有限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部门协调,以确保具体方案的落实执行,否则,规划得再科学、再合理,也会因为操作力不足而沦为空想。现实工作中,属地管理原则固然明晰了区域内的具体事项,也实现了人与事的充分对应,但指挥权限、分配权力仍由上级牢牢把控的态势却无法赋予干事者“说了算”的能力。在指挥不动的被动、尴尬局势中,基层人员往往也只能以材料数据达标来保障自我考核过关,至于具体的执行效果、诉求满足,由于不在能力范围内,也只能敷衍了事。可以说,在有责无权的现实境况下,基层人员干不好、不务实的作风并非单一的个人能力缺失,还在于外部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给予个人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
  3.转嫁推责之行直接加剧基层人员思想负担。轻松上阵是专心钻研、全力以赴的必要前提,基层人员不仅事情多,而且行为结果直接影响群众感受,尤其要强调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否则,一旦其工作中稍有懈怠、顾虑,就容易“走神”而影响政策效果。然而,异化的属地管理原则下,上级领导犹如“甩手掌柜”一般的行事态度,不仅直接示范了推诿逃避的工作作风,更是完全将压力、负担转嫁给基层人员,使得基层人员不仅担忧不做工作被罚,更忧虑做得越多风险越大,关注焦点完全不在工作本身,而是自我如何才能自保自利,避免成为替罪羊。在思虑重重、瞻前顾后的情况下,基层人员又如何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于是,得过且过、悠然自得就会取代艰苦奋斗、激流勇进而成为新的处事标准。
  三、属地管理原则“变形”的根源
  1.行政管理权责不一。毫无疑问,“放管服”理念下的属地管理原则之所以被片面解读为地域与主体、人与事的简单锁定,并成为上级甩手、撂挑子的合理理由,一个首要原因就在于行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