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2月下期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管理主义反思 /霍建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霍建国 日期:2019-12-20 12:24:17
学技术来解决国家治理问题,这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表现极为明显。20世纪70年代,被称之为“新管理主义”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将私营部门的诸如项目预算、量化管理、绩效评估、合同雇佣制等管理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以此进行政府流程再造并重塑国家治理体系。这些管理方法强调分权化与小型化的组织结构模式、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职能与服务体系,使得政府组织不断趋于功能分化。由于这些管理方法都是技术导向的,管理主义的技治主义倾向极为明显。应该明确,技术导向的管理方法适应了专业分工的需要,体现了现代国家治理的理性精神,满足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政府管理科学化的诉求,提升了国家治理效率。但技术导向的管理方法由于其缺乏战略眼光与整体意识,也缺乏结构优化与协调机制,致使国家治理碎片化而难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技术导向的管理方法导致现代国家治理的碎片化。这种碎片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重分工,轻合作,导致治理流程分裂。碎片化治理将完整的治理流程分割成诸多支离破碎的片段,造成部门壁垒,从而造成治理成本增加,运行时间增加,合作难度增加,并影响治理流程的连续性。二是重部分,轻整体,导致治理利益分化。碎片化治理往往只注重局部环节而忽视整体协调,极易造成部门利益与本位主义,从而造成公共利益的部门化,甚至将部门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从根本上损害公共利益,使得国家治理缺乏整体性与长期性。三是重过程,轻结果,导致治理效能低下。碎片化治理强调专业分工、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过程控制导向,使得治理缺乏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足、职责权限模糊,造成“政出多门”以及“无部门负责”等治理怪相,公众无法得到有效服务,进而影响治理质量,导致治理效能低下。正是基于对这种碎片化治理的反思与批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提出了“协同治理”“整体政府”“无间隙政府”等主张,以此超越碎片化治理的局限。 
  四、价值取向反思:经济价值优先于公共价值
  在价值取向上,管理主义强调效率中心。在管理主义的影响下,现代国家治理也突出对效率的强调,即将效率作为国家治理活动中优先于其他价值目标的首要价值目标,所有行为必须以这一价值目标为行动宗旨。特别是在塑造国家治理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中,无论是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科学管理原理、官僚制理论,还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均将效率置于行政价值的优先地位。也正是基于对效率价值的追求,现代国家治理试图通过国家治理结构合理化、治理原则科学化、治理过程程序化、治理结果可计算化,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治理效率。由此,经济增长与行政效率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与评价的最高标准。
  效率在本质上是经济价值范畴,将其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目标会使国家治理陷入经济价值优先于公共价值的误区之中。现代国家治理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公共价值,即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逻辑起点,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管理主义将经济价值优先于公共价值是存在诸多问题的。首先,经济价值优先导致了公共价值的错置。经济价值与公共价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经济价值涉及的是个体利益,是可以用货币加以量化的,由此,经济价值是私营部门追求的主要价值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