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9月下期

我国古代公正观及其现代借鉴/周义邦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周义邦 日期:2019-09-06 17:26:47
  【摘  要】两千多年来,中国形成了以儒家“三位一体”、道家“自然主义”、墨家“兼爱”无别、法家“行公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公正观。我国古代公正观在概念内涵、管理伦理、公正原则、实现途径等方面,对当代管理公正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极强的思想史价值。在现代价值转换方面,受我国古代公正观启发,提出现代管理“草商”“智商”“儒商”“灵商”四境界,可为管理公正的实现提供新路径。
  【关 键 词】领导者;古代公正观;人性假设;管理公正
  【作者简介】周义邦(1983— ),男,中共浙江温州市委党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化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8-0088-03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西方的公正理论学说被大量引入中国,成为国内学者研究公正的理论依据和源头活水。其实,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公正观。在现代管理视域下,深刻剖析中国传统公正观的价值及局限,实现传统公正观在管理学上的现代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我国古代公正观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古代,“公正”一词是“公”与“正”的复合。“公”乃“正”之前提,“正”乃“公”之目标和结果。中国传统公正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三位一体”的儒家公正观。“尚公重义”是儒家公正观的核心价值追求,落实到现实社会,则衍化为政治层面的“仁政”、经济层面的“富民”、社会层面的“共享”,这些集合而成儒家公正观的理论框架。从适用对象看,“尚公重义”可以划分为两对关系,一是“公与私”,主要适用对象为公职人员,遵循“公高于私”原则;二是“义与利”,主要适用于普通民众,遵循“以义取利”原则。政治层面的“仁政”,强调仁礼相济、内外双修、温情公正;经济层面的“富民”,追求最大限度的爱民裕民,指出民“无恒产”则“无恒心”;社会层面的“共享”,强调统治者对民众要“取之有度”,分配上要“公平分配”,指出民“不患寡而患不均”[1]250,对弱者要适度救助。
  2.追求“自然主义”的道家公正观。“道法自然”是道家公正观的最高法则,“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其核心体现。道家认为,“道”是自然秩序,包含自然之道、社会之道、生命之道等内容。“自然”是一种存在状态,即自发的、先天如此的内在秩序,是天地人共同遵循的原则,涵养着个体心灵的自由追求。道家公正观强调顺应自然,因循客观规律。老子认为,只有“知常”,才能把握客观世界,而后方能将自然法则运用于政事之上。在政治领域,老子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2]467,强调无为而治,希望统治者能够依循道的指引,“为无为”[2]468;在社会领域,道家将人置于天地万物等量齐观的自然状态之中,专注于当下生活,把“贵生”[2]473作为生活追求的主要目标。
  3.墨家“兼爱”无别的公正观。《吕氏春秋》云:“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