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8月下期

我国古代公正观的价值、局限与现代管理借鉴/李志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志伟    日期:2019-08-12 16:58:28
容忍的。倘若没了私心,一切事就好办多了。单位领导者若能做到以人为本、一心为公,就会赢得单位所有员工的认可。单位上下一致的价值认同是公正难题破解的关键所在。
  (二)优化制度:单位管理中破解公正难题的有力保障
  对于一个国家、社会,抑或一个单位组织来说,优化制度,坚持制度正义,是公正观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然而,制度正义却是中国古代公正观所欠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管理中,要想做到单位正常运转,破解公正难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制度优化,做到单位上下同心同德,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于制度优化后能够做到制度正义,体现多劳多得,不让老实人吃亏,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单位的创新活力,把单位的蛋糕做大,转而让多做贡献的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在单位工作中形成良性循环。好的制度不仅重视结果管理,更重视动机管理、过程管理和效率管理等多维度的管理,不仅考虑结果优秀,还要使动机良好者、积极参与者、过程努力者都能够各取所需,全方位体现制度的公正性。只有这样,制度才有说服力,才能激发更多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优化制度,促使制度最大限度体现公平正义,是单位管理中破解公正难题的有力保障。
  (三)公私明晰:单位管理中破解公正难题的根本支撑
  公私明晰,是中国古代公正观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领域。私心是公正的大敌。不难想象,在单位管理中,若领导者怀揣私心,时刻想着自己,或者为自己同在一个单位的亲朋好友谋私,那么在参与制定制度的时候就会戴着有色眼镜,站在本不应该站的立场,说着本不应该说的话。可以预见,这样的制度肯定是带有偏私的制度,不仅不能破解单位公正难题,反而会增加单位公正难题。私心会对单位起到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作为普通员工,同样不能有私心。若有了私心,就会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破坏单位公正的工作环境,造成恶劣影响,不利于单位健康发展。至于公心和私心的明晰,在中国古代也只是从思想上进行了阐述,而缺乏实际的操作路径。因此,在现代管理中,领导者要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严格单位纪律管理。一方面,提高参与者的个人修养;另一方面,让每一个参与者都知道,如果怀有私心,违反了单位规定,影响了单位工作绩效,抑或带来严重后果,那么作为当事人就必然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只有这样,公私明晰的具体操作才会有效。因此,公私明晰是单位管理中破解公正难题的根本支撑。
  (四)公众参与:单位管理中破解公正难题的动力源泉
  在中国古代公正观的概念中,在谈到公正观所涉及的对象时,往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不论贫富贵贱和其他条件,即在广泛的范围内坚持公平正义。在现代管理中,单位里所遇到的公正问题,仍旧是如何面对全体员工的问题。此问题之所以产生,就是有些涉及利益的问题对某些员工来说显得不公正。解决此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员工参与进来,共商共议,在开诚布公中直面一些所谓的公正难题。在现代管理中,公众参与本身就体现了最大限度的民主。有了民主程序的存在,员工会在明晰单位现实情况的图景下主动去换位思考。这种公共参与带来的是单位管理由局部空间走向整体空间。公众参与可以最大限度调动所有员工的民主参与意识。当所有员工参与意识提高后,公众参与就会始终成为单位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