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8月下期
扶贫攻坚阶段组织如何用好“狮子型”干部/张维作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维作
日期:2019-08-12 16:34:58
引导治理行为的正向性和正确性,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经得起各种风险挑战和利益诱惑,且越是重要的岗位、越是考验干部勇气胆识的时刻,越是要以学识、德行和德性保障“勇”与“谋”的兼顾,既能独当一面,又能驾驭全局。其次,为实现“狮子型”干部思想的开放性、思维的动态性,还应确保所选拔干部必须是极具进取精神之人,不仅面对难题挑战充满兴趣、敢于“亮剑”,更能以个人认知的不断更新和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确保自我可以应对新情况,将个人的成长完全建立于探索、学习和创新基础之上,以开拓进取实现与时俱进。再次,组织在进行“狮子型”干部选拔时,还应结合其工作特点而确保个人具备相当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仅要敢啃硬骨头、敢管烂摊子,还要能预见到难题、难点之后所隐藏的巨大风险和阻力。没有超强的抗压能力,就没有敢于担当的精气神,主动担责就会沦为空谈。
(二)立足现实情况,变革评判尺度
对于上级管理者而言,“狮子型”干部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激情与胆识决定了其将有别于更为常见的“黄牛型”干部,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属于急需的稀缺性人才,那么,如何将其精准识别出来并加以重用,就成为关键之举。这就需要立足这类干部特殊的能力和素养要求,适度变革行为评判尺度。首先,上级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传统行为评判体系主要立足于具体的结果而进行裁决,至于个人在行动过程中的行事风格,则只把握方向的正确性,没有过多考察具体的风险偏好程度和抗压能力。那么,在选拔“狮子型”干部时,就有必要打破传统干部选拔思维和固化的用人体系格局,以干部行为过程中的创新激情、风险偏好而综合把握其行事风格和认知理念,切忌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而遗漏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其次,结合“狮子型”干部在行事过程中敢啃硬骨头、敢管烂摊子的特点,应意识到其人缘往往可能不如“好人型”干部,那么民主测评就应避免简单地“一刀切”,而有必要结合具体情况扩大调查范围和调查深度,尤其是针对那些敢于担当、出类拔萃却为人言所囿而呼声不高的干部,更应结合具体业绩和行为取向综合判断,只要确定是好干部,就应大胆发现、使用。再次,强调绩效考评的民主性固然在于确保干部服务行为能落到实处,但针对“狮子型”干部雷厉风行、鲜明的个性,应意识到完全地以票数决定测评结果存在不合理之处,很可能因为部分人情感上的“不喜欢”而忽略客观业绩和贡献。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人才保护机制,既选出民众真正认可的好干部,又不为绝对的票数所局限。可在广泛调研民意的基础上,结合整体行为过程判断干部的价值取向和具体贡献,让真抓实干、敢作敢为的“狮子型”干部有适于展现自身抱负、干事创业的平台。
(三)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
如上所述,“狮子型”干部的行事过程不免触及某些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有违部分人群的意愿而招致不满甚至报复,其大刀阔斧、敢想敢干的作风态度也难免因为动作“过猛”而对群众造成“误伤”。若简单地“一票否决”将很容易错失人才,这就需要净化组织政治生态,积极营造一个激励干事、包容失误、鼓励担当的制度环境。一是在强化权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