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8月下期
包容性创新视角下地方领导扶贫能力建设研究/宋 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宋 洁
日期:2019-08-12 16:24:26
育与引导作用。要坚持在攻坚一线开展基层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组织乡镇、村镇扶贫干部定期参加脱贫技能和致富本领的培训,激发其带领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热情。
(三)提升为脱贫创设支持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内生生产资料、外生环境和自身能力的匮乏造成了贫困。从长远看,扶贫工作的绩效不仅要看短时期内的脱贫人数,同时也要看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实力是否增加,尤其是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4]创设脱贫条件和环境条件是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必要步骤和根本之策。党政领导班子除做好精准管理之外,还要做好社会基本保障,营造脱贫致富的环境,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生活救济、财政补贴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这对于因病致贫或者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来说是根本之策。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要以“造血式”扶贫为根本之策。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方式,提供急需的金融产品,加大支农支小力度;积极发展各种产业,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调整农村生产结构,依托资源发展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积极探索各种合作模式,调动企业、农村合作社、金融机构等多方的积极性,帮助农民对接市场,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党政领导班子要以发展的长远眼光,积极拓宽资金来源,重视技术文化支持、文化传承和教育培训。基层要精准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要充分利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育帮扶结对行动等建设乡村教师队伍;要形成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扶贫模式,对致富带头人、愿意回乡创业人员、有劳动能力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不间断指导,实行导师制,发挥能人效应带动村民致富。
(四)提升利用互联网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资源动员能力
政府、市场和社会互为支撑,形成“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当前,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但是很多政策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过程客观上存在资源整合不够集中、分配不够合理的问题,主观上存在迫于完成任务、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党政领导干部要提高宣传引导能力,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将本地区扶贫政策从上到下宣传到村到户,做到群众正确理解、干部认真执行,营造人人参与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党政领导干部要主动扶持社会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或是其他扶贫平台发布扶贫信息,将行业协会、商会、专业团体、公益慈善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资源进行整合,对社会公益扶贫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发挥社会力量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的介入为精准扶贫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有效选择。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电商,能够有效实现当地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拓宽市场空间,引导当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供给侧改革。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的认识,通过互联网解决产业扶贫中的销售难、融资难、人才难等各种问题,利用互联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可以将扶贫方式从捐赠扶贫、销售扶贫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及集体经济增收扶贫等模式转移,也就是更多地从培养贫困群体的自我脱贫能力入手,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参与经济发展以及创业创新,也要让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