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8月下期
包容性创新视角下地方领导扶贫能力建设研究/宋 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宋 洁
日期:2019-08-12 16:24:26
均为地方指标体系。这也说明了地方在考核扶贫绩效过程中,对财政资金和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关注程度高于脱贫支持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创设。在无权重指标体系中,精准投入、脱贫支持条件和环境条件创设所占比重基本持平。由此可以看出,在原则性绩效评价文件中,对脱贫支持条件和环境条件较为重视,特别是教育与培训、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社保扶贫、社会扶贫。社会扶贫在有权重指标体系中占比重较低,只有0.7%,二者差距为3.7个百分点。因此,地方考核扶贫绩效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短期绩效比长期绩效更为重视,对于能够迅速脱贫的资金投入与需要长期构建的脱贫支持条件和环境创设考核失衡,与中央的考核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
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精准扶贫能力建设的路径
(一)从包容性需求角度出发,转变扶贫理念
基于包容性创新视角,贫困群体是有能力并且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参与者、消费者,因此,他们具有参与需求和消费需求。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要转变扶贫理念,按照精准识别的要求,关注贫困户的具体脱贫需求,提供特定产品和服务,实现差异化帮扶,同时培养其参与能力与消费能力,也让参与扶贫的企业得到市场回报,从而形成贫困群体市场独特的吸引力。
地方领导要树立长远发展的理念,将扶贫任务与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杜绝短暂返贫、立刻返贫。地方领导要更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扶贫质量上,主动将精准识别的能力转化为精准帮扶的能力,要从快速脱贫走向稳定脱贫,从关注外部帮扶向激发内生动力转变,争取实现扶贫与开发并重的发展策略。党政领导干部要不断创新政府工作方式,增强责任感,不断学习管理知识、遵循市场规律,提升服务理念和合作意识。针对有参与需求的贫困群体,提供小额贷款,提供技术培训,通过公司加入,将贫困群体引入产业项目;针对有创业需求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创业培训、法律支持、信息供给、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创造长效创新机制;针对没有参与能力的贫困群体则要做好相关的社会保障,保证其基本生活条件。
(二)提升精准管理能力
扶贫干部在基层驻村扶贫过程中承担着理解、贯彻执行上级各项政策决策的重要使命,是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心骨”和领路人。要尽快完善各项日常工作制度,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深入一线调研贫困户基本情况,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实行专人专管,及时更新信息系统,保证贫困对象有进有出,信息真实有效。同时,要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防止在扶贫过程中独断专行。要推进建立贫困地区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全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建立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规范“一事一议”程序。要重视贫困地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素养,保障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到户、高效安全、公开透明。
精准管理需要党政领导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责任心。在扶贫攻坚中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乡村干部能力建设,以保持党政领导班子政治的坚定性、作风的廉洁性。要继续推动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在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等重点领域,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强化对贫困地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