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8月下期

期权腐败的衍生逻辑、特点及治理路径探析/马文婷 史春林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马文婷 史春林 日期:2019-08-12 16:13:15
意或者以为子女办理出国、提供担保、提供生活费等方式实现利益回报。这样就模糊了其收益行为与正常的人情往来和相互救助的界限,从而有效躲避了有关部门的监管,增加了所谓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从内来看,一些腐败官员为规避风险、提高安全系数,还会“上下打点”,形成错综复杂的期权腐败链条,构成期权腐败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为进行期权腐败活动打好了根基,一旦出现问题,就采取联合抵抗、拒不认罪的方式。由此可见,“抱团腐败”等操作提升了期权腐败的“安全性”,给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相关调查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三)成本代价小
  期权腐败是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下,投机者玩出的腐败新花招,具有成本代价小的特性。期权腐败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惩罚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官员手中公共权力资源和权力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一定联络费用。在这里,公共权力属于自然赋予,因而联络费用较为微小,可以忽略不计。机会成本是指“行为人所放弃的其他用途能给其带来的最大受益”,即正当的职务运作所带来的薪金、社会地位等。由于期权腐败被发现多为其退休、离职之后,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不影响其在岗时的正常所得,机会成本也为零。惩罚成本是指官员因期权腐败犯罪所要承担的刑事惩处,但当前刑法只规定了受贿罪、贪污罪,尚未确定期权腐败罪,因此,腐败官员因期权腐败所需承担的刑罚相对较小。由此可见,期权腐败的犯罪成本较小,这导致越来越多的腐败官员铤而走险。[3]
  (四)社会危害大
  由于期权腐败成本代价小且处罚力度轻微,期权腐败官员往往会把权力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相较于即时的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期权腐败具有更为恶劣与长久的社会影响。一方面,期权腐败行为有损国家利益与公信力。通过对近年来期权腐败案件的分析可知,期权腐败行为多发生在国家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转让、政府采购等关键领域。这不仅会破坏市场公平秩序,严重损害国家公共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会降低国家公信力,影响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期权腐败较易逃避法律惩处,往往会在腐败官员周边形成一种极强的社会示范效应,令其他官员产生一种期权腐败较为“安全”的错觉,进而也跟随其进行期权腐败,使得期权腐败人员组建起所谓的牢固“腐败链条”,从而更为容易躲避有关机关的检查,这样必然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因此具有巨大的危害性。
  三、期权腐败治理路径
  期权腐败已成为新形势下腐败发展的新动向。对此,必须标本兼治、多力合围,从源头上铲除期权腐败产生、蔓延的土壤,从而遏制期权腐败。
  (一)提升薪酬待遇,弱化官员期权腐败动机
  期权腐败是公职人员将不良谋私动机与机会相结合的产物,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关键是要提升官员薪酬待遇,弱化官员期权腐败发生的动机。官员多为高素质人才,承担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其工作质量关乎社会民生福祉,但当前官员薪酬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与薪酬失衡问题极易引发他们运用权力寻租来获取高额收入。因此,必须在科学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深化官员工资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官员工资待遇,提高生活保障标准,满足官员合理的个人诉求,并且积极提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