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8月下期

常态事件演化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话语博弈探赜/张世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世昌 日期:2019-08-12 16:08:39
等。现实事件之所以能成为网络热点舆情,媒介的报道起着关键作用。网络语境中的媒介繁杂,使得事件在网络中呈现出多种信息源和多元议题的状态。一般来说,对于公共事件,官媒关注得较多,它们需要通过建构正面话语或积极回应百姓诉求来履行好自身作为政府舆论喉舌的责任。它们的报道一般公信力较强,对一些公共事件的处理状况及时跟进,对事件发生的某些原因进行较全面报道。对于个体性事件,社会媒介和自媒体则关注较多。在一些个体性事件中,各大论坛、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介关于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众多,很多媒介甚至形成专题报道,持续性、高频率地输出信息,也有的以“吸睛性”标题吸引读者,还有的采取“深刻剖析”的形式进行解读。总之,多种媒介在话语内容上显性或隐性地进入了博弈状态。网民根据自身的信息需求和喜好偏向,会选择不同的媒介作为信息来源。官媒以表达官方意愿为己任,它们对于公共事件、宏大事件等在资源获取上具有一定优势。另外,为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已经引起较大舆情的个体性事件,官方媒体也会以主流价值的立场进行表态。社会媒体受经济利益驱使明显,话语建构的形式更注重迎合大众文化口味。自媒体依靠“粉丝经济”进行自我赋能,在具有相同价值追求的群体内产生的影响较大,话语内容的可信度容易在群体内形成共识,话语内容的异质性更明显一点。
  (三)民粹主义与多元主义之间的话语博弈
  在网络语境中,草根阶层的话语被赋权,他们享有与精英阶层平等的话语权,这使得“以平民化、反精英和非理性为主要表征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在一些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中逐渐发酵”[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民粹主义者喜欢利用“代表人民”的话语形式为其话语增势,企图通过混淆视听来占据道义上的话语权制高点,进而煽动网民情绪。他们犹如网络中的“游民”,肆意攻击着精英阶层。在这种思维惯性的影响下,凡是贴有“成功”标签的群体都可能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澜,使一些仇富、仇官、仇美、仇学历等病态心理得以发酵。审视网络语境,民粹主义与其他一些思想的矛盾是比较常见的。首先,民粹主义者善于用特殊现象来概括全部,进而煽动网民的负面情绪。民粹主义者漠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矛盾,片面化、极端化地看待问题。其次,民粹主义者也常利用一些突发事件将矛头指向政府管理部门,甚至用个别官员腐败现象定论整个官场风气,刻意将矛盾扩大化。再次,民粹主义者的反精英情绪强烈,常利用一些突发事件对精英阶层进行丑化、暗讽,挑起普通阶层对精英阶层的不满。在媒介泛化时代,民粹主义无处不在,他们善于利用普通个案来制造网络舆情,进而引发现实社会共振,激起民众不满情绪,甚至造成“多数人暴政”的不良局面。当然,除民粹主义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思潮也在借助网络平台发声,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主流价值之间也都在进行着话语博弈。
  二、深层索隐:话语博弈的内在逻辑动因解读
  (一)话语博弈是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外在呈现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话语博弈表现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自身诉求,也体现了他们诉求冲突的内在矛盾。从现在的衍生内涵看,利益相关者是整个事件向前发展的参与主体,他们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