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县级政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探讨/周生虎 胡 泊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周生虎 胡 泊 日期:2019-07-08 16:31:49
  依据社会心理的生成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既要从改变社会存在出发,调整分配结构和利益格局,又要借助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增强人们对现存社会状况的理性认识,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县级行政单位的地位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通过感官认识和思维加工对社会现象做出的认知、理解和判断,即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思维活动过程,价值观一经形成,在特定的时期和条件下会保持稳定性和持久性。当前深刻的社会变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反映在价值观层面即表现出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如果缺少普遍认可的、统一的价值理念,会造成个人价值与共同价值的冲突,人们会感到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炼而深邃地提出了统一的价值追求,像磁石形成强有力的磁场一样,引导和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县级政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容,是指通过宣传灌输和教育引导,将其内化为公众个体的心理结构,产生共鸣,并融入人们的价值观,外化与行。从价值认同到践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价值所在。
  (二)以贯彻落实民生政策为抓手
  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利益是人类活动的根本动因。社会心理冲突本质上是利益的冲突,社会心理问题本质上是需求和满足之间出现差距而带来的不平衡问题。长期以来我们过度重视效率,使得公平问题凸显。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及社会保障的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加了不平衡感。党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房地产调控等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出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直面社会利益分配问题,为社会心理问题的根本解决开出了药方。
  县级政府是民生政策落地的关键一环,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官本位思想、扭曲的发展理念和错误的政绩观影响,部分民生政策无法有效实施。有的县级政府观望执行、敷衍执行,有的损缺执行、选择性执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曾多次引用郑板桥的诗句来劝诫地方党政干部要恪尽职守,勤政爱民,这无疑是对部分地区出现的官员弊病有所指。县级政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以民生政策落实为抓手、为前提,找准病根,标本兼治。否则再多的工作只能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以多种政策工具为依托
  结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特点及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的宏观政策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应坚持以强制性工具为主,以混合性和志愿性工具为补充,协同发挥作用。从强制性工具而言,政府以政策法规形式加强社会心理建设,直接提供社会心理服务,为政策的规范、高效执行提供了保障。从领导机制而言,2018年3月,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不再设立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综治办退出后需要明确新的行政主体,落实主责部门,宣传、政法、民政、文明、社工等部门协同作用。要加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纠正对社会心理服务的误解,提高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社会治理的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