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6月下期

跨文化沟通的认知差异与领导力提升/张敬婕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敬婕 日期:2019-05-31 16:28:18
果信奉权力距离大是领导与团队成员关系的主导模式,那么领导者为了巩固和强化这种模式,就会发展出一系列的控制手段,包括行政管理手段趋向科层化、人员之间的地位呈现等级化;晋升机会与其他资源以服从度为依据进行分配;经费的使用不公开透明,围绕领导者形成由财务人员和个别团队成员组成的小圈子,在财务项目审批中运用克扣等手段对团队成员实行压制和威慑。
  在所有跨文化沟通中,协调好权力距离最难掌控。如果权力距离大,就会形成领导者太过强势的印象;如果权力距离小,又会给人一种缺乏领导气质或领导风格的印象。总之,关于权力距离,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佳的,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榜样性的,每个团队都需要经历漫长的磨合,找到使每个成员都感到舒服的那一种权力距离。
  三、跨文化沟通的第三个认知差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组织管理过程中,领导者还可能遇到第三个跨文化沟通的认知差异,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文化强调的是自我和个人的成就,个人与群体、社会的关系松散,相互依赖程度低;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的是社区或群体的和谐,个人与群体、社会关系紧密,相互依赖程度高。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奉行个人主义的国家,绝大多数美国人更注重个体的权利、动机、报酬、能力、态度。相比之下,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的代表,个人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不是一种经济利益上的关系,而是道德关系,强调个人对家族、组织或国家、社会的忠诚。
  但也应认识到,某些领导者认为团队成员的所有劳动价值都应该属于单位,所以通过打压团队成员个体发展和成长来推行这一价值观念。
  如何协调个人主义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的矛盾呢?其实,领导者和团队成员都需要在团队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个人主义的发展目标,集体主义的发展目标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好的领导既要引领团队成员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为团队的共同进步做出贡献,同时也不能打压每一个人的发展需求,这样才能实现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双赢。
  四、跨文化沟通的第四个认知差异:沉默的意义
  在组织管理过程中,领导者还可能遇到第四个跨文化沟通的认知差异,即对沉默的意义的不同理解。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沉默分别代表思考、压抑、蔑视、否定、责备、赞成、原谅、谦恭、沉着、允诺、悲伤等。东方文化传统重视维护群体和谐的积极意义,较少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说服和影响他人往往依靠社会地位、权力、辈分等。在西方文化中,沉默代表着高度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沉默不等于没有交流,而是社交活动的组成部分。
  在现有的组织规范中,领导者与团队成员之间最缺乏的就是深入的交流。开会往往是领导者传达领导意图、布置任务的代名词。有些领导者觉得反正大家都沉默,沉默就代表默认,没有反对意见,所以不需要再走交流这个形式。然而,团队成员表面上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不满与不认同而消极执行。
  一位受访者谈到她们单位的会议时非常无奈:“我的领导并不是典型的‘一言堂’,但是她又不属于平等对话类型的。我们开会的时候,她允许我们发言,而且如果哪个同事没有说话,她还特意要点一下那个人的名字,让每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