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5月下期

“民本”政治思想对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郭佳鑫 雷巧玲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郭佳鑫 雷巧玲 日期:2019-05-06 11:51:11
是保持政权稳定的基础。在儒家“德治”思想中,深刻理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思想内涵,明白执政党的根基、血脉、力量都蕴含在民众之中,党员干部必须倾心为民,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才能最终赢得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民本”政治思想为当前我们党处理国家治理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根本价值取向以及方法论上的指引。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增进人民利益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改革成果的广泛公平分享等方面做出了顶层设计。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治理形势下,国家治理主体应该多元化,即“政府与公众、第三方部门与私人企业以‘协调’为手段,不以‘支配’、‘控制’为目的,实现多元复合联动治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过程”[3]。只有树立“共治”的治理理念,使执政党与政府、社会达到“共治”的治理状态,才能使国家治理达到“善治”的和谐状态。
  (二)“为民”,加强党的建设
  深化改革治理结构,提升党的领导能力。深化改革治理结构,就是要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开放性,“即内部开放,保证党内渠道开放畅通”,“如果一个政党是一个狭隘、自私、封闭的官僚集团……那么无疑,这个政党就没有开放性,也不可能从社会上广纳精英、也不可能迅速回应社会需求”[4]。因此,执政党对内应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对外应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在与民众的共同实践中加强党的建设。
  “为民”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孔子的“为政以德”既是统治者的“修己”问题,又是“安百姓”的问题。任何政党“为政”都要以“民”为对象,任何政治理想都要在治理人民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综上,执政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对治理能力及最终的效果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只有亲身参与民众的实践,才是真正实现“善治”的唯一途径。执政党成功实现国家治理关键在于自身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执政党的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当前加强党内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强化监督职能,发挥民主生活会的重要作用,充分汲取集体智慧,防止出现“一言堂”的现象。既要坚持党的原则性和政治性,又要把握好灵活性,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摒弃认为建立制度就完事大吉的麻痹大意思想,把好党员干部入口关,建立完善的选贤任能机制,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以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现代化,全面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水平”[5]。此外,在基层党建中,要重视基层党组织连接社会和民众的重要作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解决群众所关心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党的建设。
  (三)“治民”,培育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
  改进治理方式,提高执行能力。公众的有效参与是衡量现代民主政治合法性和开放性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决定政治兴衰的重要条件之一。
  首先,“养民”。“治民”的首要前提是“养民”,一是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