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4月下期

网络空间话语失序的治理/刘 宁 黄 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 宁 黄 蜺 日期:2019-04-12 16:17:07
发声渠道,赋予了大众更多的表达机会。二是网络直播更加突出“去中心化”特征,有益于受众充分而广泛地发声。三是弱链接下的信息交互性和裂变性更强。网络直播弥补了传统的建立在熟人间的“强链接”,打破了现实社会因经济、权力、职业等造成的阶层固化,创造性地发挥了“弱链接”的优势,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降低了信息沟通的压力,尊重了个性化需求。
  (二)新特性注入媒介生态新活力
  互联网和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媒介变革的步伐,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加速了媒介的话语传播方式的升级和换代更迭,赋予了话语表达者更大的自由,增强了话语传播效度。第一,传播关系被重塑,主体身份模糊化、虚拟化。每个个体既是信息制造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消费者。第二,信息表达由平面向立体化发展。互联网和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助推了网络直播的升级换代,直播形式经历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更迭,信息形式呈现动态化、立体化、可视化,信息的可视性、沉浸性越来越强。第三,信息结构趋向扁平化。网络直播的开放性、交互性、实时性等特征促使传播结构趋向扁平化,减少了信息传播的层级,降低了信息的损耗和失真概率,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三)实现了议程设置再设计
  网络直播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开放性、可视化、同时性的优势,打破了“拟态环境”,促使大众对公共议程设置进行再设计。大众传播抛出的议程,给了公众极大的选择性。大众在网络直播中可以自主设计议程,关心想关心的事件,而非由主流大众媒体主导的事件,舆论领袖可以带着自己的跟随者不断地设置新的议题,强化“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
  (四)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社会资源获取
  在与现实社会对应的网络空间,活跃在网络上的网民以青年群体为主,显然他们在社会资本和经济上都不占优势。在网络直播构筑的场域,网络技术赋予人们文化符号生产的可能性和机会大大增强,网民可以轻松获得话语表达空间、资源分配权限,并构筑自己的圈子,形成网络社会资本。在这里,直播者和广大网民通过互动交流、转载、留言评论、点赞打赏等方式来形成认同,进而肯定彼此的价值。同时,以发帖、粉丝量、分享等要素来重新分配其文化权力,为自己赢得文化符号生产和消费空间,进而弥补现实社会资本的疲敝和匮乏。
  二、网络直播与全民狂欢
  (一)网络直播异化现象
  对于网民,尤其是网络“原住民”的青年群体而言,互联网已经彻底重构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理念,他们在享受网络给自己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走向技术和人的对立,不经意间也陷入了新媒体带来的技术陷阱。人成了新技术的奴隶,每天都沉浸在手机、电脑等维系的生活中,脱离了现实的生活交往和活动的参与,服务人的科学技术变成了人的主人。网络直播忽略了信息的意义而选择了视觉感官的刺激和满足,“全民直播”是碎片化信息的传递,缺乏知识的系统性,更多的是无意义的海量信息,即到处是信息,却不知道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真实的。加之“无剧本式的碎片化表演”,暗藏其中的视觉文化、消费主义陷阱正不断加深,使人沉浸其中,失去思考和批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