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3月下期

体制与机制:概念、比较及其对改革的意义/李松林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松林 日期:2019-03-21 15:56:44
些要素,才能实现机制的预期功能。比如,制度提供诱因使行动者具有动力,提供目标使行动者具有行动方向,提供路径使行动者具有实现该目标的渠道和机会;再如,学校为了加强各个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就预算一部分资金,订立科研认定和分配制度路径,建立考核机制。
  第四,机制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转化形式。如果将机制等同于制度,就严重削弱了机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体制一样,制度也是规范意义上的,它表现为静止、文本的状态。这些制度确定了一定的动力、目标和路径(过程)之后,就为机制的形成或建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在制度运行过程之中,三大因素相互作用,制度才表现为机制形式。换句话说,制度的作用通常以运行机制的形式表现出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是机制,而不是制度。没有机制或机制不健全,制度就有被虚置的危险。
  三、体制与机制的比较
  (一)一静一动,一明一暗
  体制是规范意义上的,是一种预先设计确立起来的关系架构,是静态的;机制则是维系和调整体制关系或非体制关系的作用过程,通常具有动态性。另外,体制通常表现为领域或组织间的正式关系架构,具体明确;而机制是在相关主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作用过程,抽象无形。体制因为静态,呈现出具体明确的形态;机制因为动态,呈现出抽象无形的形态。体制是由正式制度建构起来的,不同体制都由制度而明晰。机制是实然状态下的,虽然也同制度发生紧密关系,但是机制是隐匿于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真正对事物施加影响的因素。
  (二)对于主体功能的发挥和秩序的维护,二者着力点不同
  体制主要规定了相关领域和组织在国家场域中的位置。领域和组织间的关系也表现为位置间的关系。处于一定位置上的行动者,被赋予一定的位置角色,而角色又赋予相应主体责任及其与其他相关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机制在于对体制关系和非体制关系进行维系和调整。然而,无论怎样,体制与机制的功能主要在于实现主体功能的发挥,并且对国家和社会场域的秩序进行维护。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体制是整体框架,机制是局部调整。机制不可能完全超越现有的体制,但不可否认,合理的机制设计对体制中的某些缺陷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三)二者同制度有紧密的联系,但二者本身并非制度
  不可否认,体制建立和机制设计,都要通过正式制度的形式把它们标准化或固化,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也是体制和机制功能发挥及对国家和社会生活领域秩序维护所必不可少的。在形式上,体制是基本制度构建起来的,基本制度又要靠体制发挥作用。机制是对主体间关系维系和调整的作用过程,是制度的转化形式。另外,体制决定了国家场域中主要的、基本的关系格局,对国家运行起基础性的作用。体制是机制运行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机制创新和作用的空间。在体制面前,机制也并非一味被动,它对自身所依附的体制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总之,体制和机制的关系正如人体骨架与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关系。骨架提供人体运动必需的支撑,肌肉、肌腱供给运动动力,韧带可以保持由骨骼组成的骨架的稳定性,使运动得以连续地进行下去。人体不同的骨骼通过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连成一个骨架整体,对身体起支撑作用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