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2月下期

基于人际关系的知识共享敌意行为治理对策研究/曹 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曹 雁 日期:2019-02-28 10:08:37
追责。这些措施可降低员工知识共享的心理压力与成本感知,激发其知识共享动机。
  (二)加强对知识排斥的治理
  首先,将利用外部知识作为激励内容之一。领导者可在组织内设立相应的奖项,给予利用外部知识取得工作绩效的员工相应的奖励,从而有效调动组织整体利用外部知识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外部知识的价值以及其是否可以重复利用,二是组织是否可对外部知识的利用情况进行监控,三是奖励与监控结果的一致性。要保证真正有价值的外部知识能够为组织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重点对管理者的知识排斥行为进行治理。一方面,采取轮岗互换的手段强化管理者的角色与责任担当。履新领导者在新的岗位上是需要进行学习的,要减少管理者碍于情面而排斥员工的知识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对过于刚愎自用的管理者,组织可给予相应的惩处。
  再次,营造良好的组织信任氛围。知识排斥的主要原因是不信任,因此,领导者要在组织范围内构建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与气氛,从而减少知识排斥行为。至于如何构建信任关系,本文将其作为重点单独论述。
  (三)构建组织信任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知识共享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知识治理影响知识共享敌意行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构建高信任人际关系是提升组织知识共享频率的关键环节。首先,领导者要起到表率与示范作用,通过授权、情感沟通、工作支持等方式展现对员工的信任,赢得员工的支持,构建高质量的领导—员工交互关系,从而使员工能够朝着领导者期望的方向努力。知识共享就是领导者希望员工能够展现的行为,在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员工也会增加知识共享的内驱动力。其次,促进员工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领导者要多为员工创造共同工作的机会,增加员工之间的关联度。为实现这一点,领导者要建立团队考核机制。也就是说,不仅要对员工个人的绩效进行评估,还要在团队整体绩效基础上对员工进行奖惩,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员工之间合作的积极性,迫使员工转变对知识共享的态度。
  (四)完善知识治理机制
  知识治理既包含正式的制度和体制,也包括非正式的文化与氛围,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但现阶段,部分领导者在运用知识治理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知识治理的低效率。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知识治理机制,提升知识治理绩效。首先,对于知识治理与知识管理模糊的问题,领导者要弄清知识治理的内涵,从而有效提升治理的整合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加强文化与理论知识学习,与时俱进地对组织知识活动进行管理。其次,部分领导者在实施知识治理时重正式治理、轻非正式治理,针对这一问题,领导者要追求治理方式的平衡。领导者要清晰地认识到正式治理与非正式治理都是以减少知识共享敌意行为为目标的,离开哪一种方式,知识治理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只有促进制度、规则的正式治理与文化、氛围的非正式治理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够从整体上进行知识整合与知识共享,最大限度地提升知识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瑞花.创新组织内知识共享敌意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9):67-72,24.
  [2]梁祺,雷星晖,苏涛永.知识治理研究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