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2月下期

社会惰性与团队效能的关系研究/汤伟娜 刘 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汤伟娜 刘 追 日期:2019-02-27 17:27:24
与团队效能的关系机理,以丰富团队效能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为团队管理实践提供合理化策略。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社会惰性与知识整合
  社会惰性普遍被认为是团队成员在从事趋向共同目标的活动中出现的努力程度和平均贡献随着群体成员增加而减少的现象。[2]组织中,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面对较复杂的项目,更加需要能够快速进行信息吸收、加工的团队,因此,组织中纷纷组建各类团队,如知识型团队、创新型团队、研发型团队等。然而,团队规模扩大后,团队成员感觉自己的努力对群体的表现并不重要,常常表现出偷懒、开小差行为,这无疑会降低团队成员间对不同认识的讨论,从而影响知识的传递与融合。知识整合是指通过团队成员的社会互动,对团队成员个体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对于团队而言,团队成员完成工作任务时,不仅需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更要在使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知识,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
  有研究发现,在团队合作时,对不同认识的深入讨论是非常有助于团队成员的知识整合的。当团队成员感知到相互间的创新支持时,会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加速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和知识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团队内外部的知识整合。团队运行中出现的保守、开小差、评论减少等现象,对团队成员的知识分享和交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会降低团队成员的知识整合能力。由此初步得出,社会惰性行为对团队成员间的互动具有消极作用,从而不利于团队知识整合。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1:社会惰性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二)知识整合与团队效能
  知识整合是指团队成员保留有用知识,摈弃无用知识,并对从内部和外部获取的知识进行合并、提炼、归纳和使用。知识整合将原始知识转化为可以使用的知识,最大化地实现知识所蕴含的价值,从而促进绩效提升。[4]拥有良好整合机制的团队,能够将零散的知识转为系统的、可用的知识,为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和服务提质奠定基础。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团队中,单个成员知识或成员间知识的简单堆砌并不能产生足以支撑创新成果的原创性知识,必须依赖团队成员通过知识整合把知识充分地融入技术创新中,即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团队成员积极地对团队吸收的外部知识和自身知识进行整合,积极进行思维模式的变革,就能产生新的观念、想法和创意,提高自身知识创造的绩效。[5]也就是说,整合利用团队知识是影响团队绩效的重要因素。
  知识整合对团队效能的正向作用已经为大多数学者所证实。对任何类型的团队来说,团队效能的实现都需要对原有知识的转化,且要利用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这种知识整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2:知识整合对提升团队效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社会惰性与团队效能
  学者对社会惰性行为内涵的界定是存在差异的,已有研究对社会惰性行为的界定包括四点:个体对群体的付出有保留的倾向,评论数量减少,出现开小差、闲聊、插话等现象,没能按照组织预期对既定的个体任务全力执行。本研究认为,社会惰性行为是指团队中的个体做出与工作不相关的如开小差、闲聊、插话以及在讨论中评论数减少等角色外行为的总称。事实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