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2月下期

社会惰性与团队效能的关系研究/汤伟娜 刘 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汤伟娜 刘 追 日期:2019-02-27 17:27:24
  【摘  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剖析社会惰性和团队效能的关系路径,可以发现:团队中存在社会惰性,且社会惰性对团队效能存在负向影响;社会惰性行为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并不是完全通过知识整合这一中介机制产生的;工作特征在社会惰性与团队效能间不存在调节作用。因此,仍然需要探讨降低或者避免社会惰性行为对团队效能产生负向影响的路径。
  【关 键 词】社会惰性;团队效能;工作特征;知识整合
  【作者简介】汤伟娜(1983— ),女,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刘追(1979— ),男,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自主资助项目“工作特征、社会惰性与团队效能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ZZZC201845A);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基金项目“向南发展背景下南北疆兵团人力资本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YB06)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04-0068-04
 
  一、引言
  组织中,个人往往无法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或进行创新,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成效,所以团队越来越被组织关注。随着团队规模的增加,团队成员的平均贡献度逐渐呈下降趋势,可能产生社会惰性行为。社会影响理论指出,他人在场很可能对个体行为产生抑制作用,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从众现象,且这种社会影响程度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他人人数、重要性和接近性。社会惰性行为这种“出工不出活”的现象会导致团队生产力弱化,当团队成员感知到其他人员的社会惰性行为时,会减少自己的付出,进而影响团队绩效。这种影响程度受到团队规模、产生社会惰性行为的人员的重要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关注社会惰性行为与团队效能的关系十分必要。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团队最重要的资源是成员的知识,有效整合团队内外部知识是提升团队绩效的关键举措。在团队运作过程中,当团队任务比较复杂的时候,需要团队成员拥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而这种能力受到团队成员间互动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团队成员不仅要综合已有知识,更要使用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然而,团队中“出工不出力”的社会惰性行为的出现,会降低个体对团队的贡献度,且在员工感知到其他员工的社会惰性行为时,也会对成员间的互动产生负向影响。也就是说,社会惰性行为可能是通过对知识整合的影响而间接对团队效能产生负效应的。
  关于团队效能的研究成果较多,从团队绩效模型来看,普遍采用输入-过程-输出模型,即IPO模型[1],这里的输入包括团队结构、团队任务特征等,输出即团队有效性等。当团队任务独立性强且具有挑战性时,能提升团队成员的工作成就感,提升个体的工作投入和努力水平,进而使员工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团队效能的实现。以往从工作情境(工作特征等)视角探讨社会惰性与团队效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基于此,本研究基于社会影响理论视角构建理论模型,采用演绎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探讨工作特征、知识整合、社会惰性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