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治理的现实依据与总体思路/焦石文 张宝林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焦石文 张宝林 日期:2019-02-27 15:31:24
时代使命就是努力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第一阶段的使命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步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开始走向“强起来”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这一阶段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更加突出,发展起来后的风险和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三农”问题在当前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突出。针对新时代的新使命,习近平提出,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目标要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并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其阶段性任务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重点任务:尽快补齐民生短板与弱项
  在“7?26”讲话中,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2]6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哪些才是短板和弱项呢?这要分几个层次来看。首先,在国家层面,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上,近五年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但相对于城市区域,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金融等方面仍远远落后,已成为影响国家整体发展的明显的短板和弱项。其次,就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五个方面来看,要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四个方面,离不开有效的基层治理。因此,基层治理就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再次,在治理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里面,目前的基层治理属于明显的短板和弱项。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尽快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基层治理体系必然成为一个重点。
  二、基层治理体系转型的现实依据
  (一)发展动力:内生动力相对不足
  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一个地区的发展既要靠内源性动力,也要有外源性动力,并且主要的就是内源性动力。但从近年乡村发展状况来看,尽管政府的投入力度在加大,也就是外源性动力在增加,但其内源性动力或者说内生动力却相对不足,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尤其突出。就如习近平所说,“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90。改革开放初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与人民群众渴望富裕的激情,扫除了农村改革的主要障碍,广大乡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经济和社会生活迅速恢复并快速增长。但是,虽然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8亿农民人均耕地却不足1.5亩,显然不足以支撑农村的持续发展,因此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就成为必然趋势。当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的资源和人才等有生力量不断流入城市。就目前来看,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资本、产业和人才三个方面。资本方面,受政策影响,城市资本向乡村转移涉及的程序较为复杂,而自有资本一部分投入城市,一部分投入城镇,回流到乡村的占比较小,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