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精英型员工激励的困境及破解之道/张方昕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方昕 日期:2019-02-27 12:01:35
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设计,真正发挥激励的效用与价值。
  (一)纵向维度上的梯度激励
  梯度激励意味着并不只是对“名列前茅”的精英型员工进行激励,凡是进步、成长的员工都被纳入组织激励名单中,形成一种“全员激励”效应。如果激励机制设计忽略了普通员工的存在,就会产生负向的涟漪效应,不仅普通员工会丧失工作动力,长此以往,精英型员工激励也会失去意义,呈现出精英激励困境。基于此,在精英型员工激励机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扩大激励机制的辐射范围,增加普通员工的期望值,提升普通员工的工作内驱动力,破除精英激励困境。具体来说,可按照能力值将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梯度。比如,10%以内的为A级,10%—25%的为B级,26%—60%的为C级,61%—90%的为D级,其余的为E级。在此基础上,按照每一梯度员工的特点与能力制定差异化的精英型员工激励机制。这种将组织整体层面的精英型员工扩展到各个层级的方式,有利于调动梯度内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虽然B级员工整体工作能力弱于A级员工,但只要达到本层级内的奖励标准即可获得相应奖励,这样每一个员工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与期望,使得精英型员工激励的传导效应更为显著,从而有利于组织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与聚合意识。
  (二)横向维度上的多元激励
  差异性是普遍存在于员工之间的,即使在同一梯度内,不同的员工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激励评价标准也应该注重多元化,避免部门员工的价值被忽视。在设计激励评价标准时,员工的工作技术、道德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建言行为、人际关系等都可纳入绩效评估体系。这样一方面能够发挥各个领域人才的引领作用,提升组织成员的工作激情和体验期望,增强其组织公平感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精英型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激励导向促使索取型员工向付出型员工转变。此外,领导者要完善组织内的沟通机制,将原有的雇佣支配关系转变为合作共赢关系,将员工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及时了解员工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站在员工视角制定激励政策,实现奖励标准的多元化和激励的高效化。破除精英激励困境的有效措施就是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获得员工的情感依赖,提升其组织归属感和责任感,这样激励机制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时间维度上的递延激励
  时间对于激励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既要加强即时激励,又要延续激励效果。首先,注重激励的即时性。激励时机恰当能够更好地实现激励效果。员工在获取工作成就时是最期望得到认可与奖励的,如果组织不能够及时奖励,员工就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降低组织公平感知。其次,加强激励时间的递进性,坚持持续激励。对于不同层级的员工来说,都存在着精英型员工这一学习对象,本层级员工以本层级精英型员工为目标,本层级精英型员工以上一层级精英型员工为目标,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达到了目标,组织就应给予奖励,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未达到目标,则给予员工相应惩罚,从正反两个方向促进员工进步。再次,强化激励的延续性,保持动态激励。在海底捞,员工连续三个月被评为优秀员工就可成为标兵员工,保持标兵员工称号四个月以上则可成为劳模标兵,相应的工资待遇也会得到提升。这种激励模式使得海底捞员工的工作热情倍增,相互竞争、相互合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