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论协同治理中的新型公共管理者/李小妹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小妹 日期:2019-02-27 10:51:25
公共行政管理者为了控制而寻求知识,在对所掌握的数据与信息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公共决策,关注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工具行为,这种行为也就是控制;批判模型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去审视知识,从而“力图使我们从束缚我们成长与发展的社会限制中解放出来”,并“提出一些更明确地建立和获得重要的人类价值的方式”[1]223。协同治理中的公共管理者,在知识获取上已跳出传统行政管理者知识汲取目标与方式的窠臼,不再具有寻求现有客观信息以达到控制目的的工具性特征,而是结合协同治理的实践,甄别、学习、整合所有与跨部门合作能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公共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协同治理网络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认识到整个网络总是处于网络成员之间、网络成员与网络之间通过互动来进行建构与再建构的动态进程中,通过对这一动态变化过程的审视与把握,公共管理者总是会发现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结构与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处理问题的方案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此时,如何协调结网者与其他网络成员间的关系?如何在动态变化中维持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结?如何在调整方案的同时确保既能完成目标任务又能实现公共责任?为适应这些新变化,公共管理者必须将自治与责任、沟通与共识、理论与实际整合成一种开明的行为方式,通过这种行为方式,使治理网络中的成员“可以教育自己并互相教育”[1]224。公共管理者不仅要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学习建构与管理协同治理网络的各项技能,还要创造分享和学习的机会,促进成员之间沟通与交流,通过分享各自的价值和体验,将多样性、互补性、异质性的知识转化为行动,从而完成协同治理网络的任务。
  (三)确认和建构社会资本的能力
  社会资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网络运转、规范以及信任,其充分发展是协同治理能够实现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资本的质与量是协同治理的关键决定因素。
  协同治理结构是一个网络治理结构,公共组织、非政府利益相关者等参与主体基于个体承诺和共同使命,提供资源、共同努力以完成明确的任务。因此,网络治理结构的建构过程是一个甄选合作伙伴、发展信任关系、建构合作网络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社会资本的确认与建构过程。为制定并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项目、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确认和建构社会资本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组建跨界合作网络,完成目标任务。由于良好的社会网络结构是协同治理成功的动力因素,而网络的整体强度是由最弱的参与者所决定的,因此参与协同治理的每个合作伙伴都至关重要。伙伴选择问题成为公共管理者在组建网络时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公共管理者要根据组建网络的最终目的来选择合作者,在众多的、潜在的合作伙伴中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确定主体能够为治理网络提供哪一种资源,判断这些资源提供者是否有意愿、有能力来履行职能,从而使协同治理网络产生最大的治理效能。由于合作者的主体性发挥、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合作态度直接决定其参与协同治理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识别并培养合作者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参与合作意识等是公共管理者建构社会资本的首要任务。
  公共管理者应当充分利用公权力为协同治理网络社会资本的建构提供完善的制度环境,制定实现协同治理所需要的政策、制度与指导方针,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