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2月中期

农村基层换届工作中提升政治领导力的探索/吴 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吴 涛 日期:2018-12-18 16:41:36
v>
  2.村“两委”干部之间互不信任、不团结。村干部之间存在互相猜疑、互不信任、不团结的情况并不鲜见,村务管理混乱,财务收支不公开、不透明是引发内部不团结的主要原因。虽然“村账镇代记”已实行多年,并规范了报账单据、报账流程等,但在源头方面仍难以掌控。有些村支书、村主任在资金审批上存在个人随意性,存在假借名目和直接参与资金使用具体操作的情况,从购买、支付到记账“一条龙服务”。这种村级财务被个别干部一手操控、其他干部又无法监管的情况,时间一长,极易引发矛盾,从而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一些村的村务监管委员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个别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对财务监督马虎应对,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使得财务问题成为一些村的“核心矛盾”。财务上的问题造成村干部之间互不信任、不团结,形成内耗,严重影响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由此蔓延、扩散到村小组、村民中,形成一个村的派系分裂,到了换届的时候,“派系斗争”就会相当严重。
  3.村民民主自治“难落地”,村干部主动作为不够。村干部在建设村集体公益事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解决村民矛盾纠纷方面存在服务意识不强的情况,现实中扭曲政策,利用手中权力违规操作,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村委会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为村民服务及解决村民实际问题本是分内之事,但有些村干部只领工资不干活、不作为。他们对信访维稳、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甚至是关系村民基本生活的道路维修、路灯维护、扶贫物资发放等都不作为,袖手旁观,个别人还在村民中散播负能量。如此一来,村民当然会对村干部有意见,并将这些意见转嫁给政府,时间久了就会对政府产生怨气。一些不作为、不干事的村干部是党员干部中的害群之马,对政府形象损害极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换届工作的正常开展。
  通过实地调研农村基层换届工作,我们发现在个别地方农村基层换届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选举前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相互攻击“抓辫子”,信访件“满天飞”。又如,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物质利益严重削弱民主权利。一些村干部往往想的是任期三年工资收入与竞选付出的对比,甚至互相抱团筹集资金,计算能得到过半选票的投入与利益之比。村民在选择时,民主权利往往被不断的利益输送、宗亲势力、是非矛盾以及捕风捉影的信访案件所左右。这些不正常现象影响了农村政治生态的正常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农村基层换届工作中加强政治领导力建设需要面对的问题,值得重视。
  二、在农村基层换届工作中提升政治领导力的实践探索
  提升政治领导力的关键是要在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作用,并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为引领,积极探索构建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民议事制度。笔者在基层调研中认为,S镇在一些农村探索建立的村民议事制度在农村基层换届工作中起到了提高政治领导力的实际效果,并为基层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镇的村民议事制度在领导机制上的突出特点是将党员、村小组长、村代表每个月的评议得分直接和村干部工资发放按比例挂钩。每个月由镇驻村干部召集驻村的全体党员、村小组长和部分村民代表,召开村民议事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