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1月中期

伦理治理与官员腐败的应对策略/李 绵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绵 日期:2018-12-11 11:30:25
  【摘  要】基于伦理治理的视角来分析,官员腐败的原因是官员缺乏自觉遵守规则的道德意识和坚守规则的绝对意志。所以,在伦理治理视角下,官员腐败的应对策略是:第一,官员要理解规则的真正意义;第二,官员要增强对规则的敬畏感;第三,官员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基本伦理原则。
  【关 键 词】伦理治理;官员腐败;道德;规则
  【作者简介】李绵(1986— ),女,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伦理。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32-0036-03
 
  腐败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面临的一个政治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腐败现象都广为存在,反腐败是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腐败既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所以,仅从法治层面来分析腐败问题是不全面的,从伦理治理视角对官员腐败问题进行分析也十分必要。
  一、伦理治理的基本内涵阐释
  从构词法的角度来看,“伦理治理”涉及“伦理”和“治理”的逻辑关联问题,那么,基于对“伦理”与“治理”逻辑关系的不同阐释,会衍生出三种关于伦理治理的解读方式。
  第一种是“伦理地治理”。这种解读方式是把“伦理”作为修饰词,把“治理”作为行动模式,主张以“伦理”作为基本的治理原则。它的优势是能够形成强有力的伦理认同,使伦理能够在个体、集体、社会、民族、国家层面由内而外地进行同质性扩展,是一种“由己及人”“由家及国”的外推型治理类型。其中,孔子的“治理之道”和柏拉图的“正义城邦”都属于此种伦理治理类型。孔子的“伦理地治理”模式是一种从“修身、齐家”开始,到“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同构模式,最终目的是实现“王道政治”。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描绘的“正义城邦”把至善看作最高伦理实体,而至善的实现则依赖从人心秩序到城邦秩序再到宇宙秩序的同质展开过程。
  第二种是“伦理即治理”。从词语关系来看,在这种解读方式中,“伦理”与“治理”是相互诠释的关系。“伦理即治理”,是一种超验形态的伦理治理模式,它所内含的治理逻辑是“超验伦理的世界构造”,治理的伦理化是其典型特征,这是传统治理模式被推至极端的结果。“伦理即治理”的表现形式是超验伦理的意识形态进驻国家治理的实践领域,与国家、民族、社会等领域的实体治理融合并成为各领域治理的实体。换言之,就是伦理的同一性或整体性成为一种实体性的治理力量,并化身为人格化的国家治理模式。
  第三种是“对伦理进行治理”。从词语关系来看,在这种解读方式中,“治理”与“伦理”是动宾关系,“伦理”是“治理”的对象。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解读方式,其具体指向是现实生活中的伦理维度出现了问题或遭遇了困境,即人伦秩序关系网络出现了失序或失灵的状况,所以才提出要对“伦理”进行“治理”。从文化角度来看,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伦理认同危机,伦理的同一性丧失,出现了多元伦理价值的并立与冲突。所以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