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0月中期

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的比较分析/郑文宝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郑文宝 日期:2018-10-08 11:50:24
、职业而已,因此,西方民众会很理智地将政治人的私生活、个人道德等非职业性的话题与其所从事的政治性工作区分开,不会用非职业性的道德审视去对政治人进行职业评价,克林顿在桃色风波之后还能继续当总统便是最好的例证。克林顿并没有因为私德而影响公职效能,民众对于克林顿这个总统的职业功效也就满意了,民众对他的政治人期待和评价也只局限于总统这个职位、职业范围,并没有将自己的全部情感和寄托赋予这个政治人。但是中国的情形恰恰相反,中国的政治人是一个全能代表,政治人不但要扮演好他的职业角色,更要成为人中楷模。中国民众对于政治人的期望和评价不是仅仅局限于他的职位职能,更在于其展示给大家的政治形象和政治魅力。虽然我们一直宣传政治现代化,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认知就是这样的,虽然将来可能会趋于理性化,但今天就是这样的感性化、伦理化。中国人的政治评价充满了感性色彩,这也是许多中国人口头喊着崇尚西方式民主,实质上却习惯贤能政治的根源之一。
  三、政治预设比较:性善与性恶
  马克斯?韦伯曾指出:“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3]政治设计也是如此,任何政治设计都源自一定的人性假设,不同的人性假设造就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政治设计。
  在文明轴心时代就已经有了两种对立的人性论观点:性善论和性恶论。在中国,轴心时代的孟子明确指出人性为善,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拥有仁、义、礼、智四德,这奠定了中国人的人性认知基础和方向。在西方,同样是轴心时代的柏拉图却认为“人性总是把人类拉向贪婪的私欲,逃避痛苦而毫无理性地去追求快乐”[4],这奠定了西方人“人性恶”的认知基础和方向。
  在性善的道德认知下,因为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人与人之间是值得信任的,特别是那些贤能之士,更值得信任和托付,所以人们才“尚贤”。同时,性善是人性修为的目标和终点,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因为毕竟每个单独的道德个体并不能完全实现完满的性善,但是也正是这样的道德认知使得每个中国人每时每刻都觉得需要努力去学习“做人”,在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贤能者的敬仰和信任,放心地将政治交给贤能的行政者。这也就是中国文化圈往往推行贤能政治的深层人性根源。总之,贤能政治是以性善为人性假设前提的,因为性善,所以才值得、才需要去信任和托付。
  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认为每个人都是带有各种人性缺陷的,这种观点的确与人性现实相对应,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知,才使得西方人只信任自己,对其他任何人都不信任。在大是大非上,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天然朴素的友好和信任,只存在制度规范下的形式上的“提防”或“契约”,因此在政治选择上,他们认为“不能过分地相信统治者的智慧和良心,即使是一名年轻英明的统治者,权力也能把他变成暴君”[4]。这也是西方民主政治为何采取一人一票形成的根源所在,因为每个人都不相信另外一个人,只信自己。也就是说,性恶论认为所有人都是一样存在人性缺陷的,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一样的人,并不需要去学习“做人”,大家需要学习的只是“做事”而已,也就是学习在做事的时候如何规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