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9月中期

新旧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比较/张 冲 王 磊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 冲 王 磊 日期:2018-09-18 10:16:22
投票率,张蓓的研究也得出此结论。也有研究发现电视报道与政治活动相关的正面新闻或者其他信息将有助于促进公民政治参与。金雅然、钟笑寒基于CGSS2005年和2006年的数据,发现电视新闻节目对公民投票有显著正向影响。[1]曾凡斌还发现城市居民的电视使用频率对居委会投票有显著正向作用。[2]二是负向影响。Gentzkow的研究发现,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媒体的兴起,大选投票率下降了2%左右,主要是因为电视节目中包含的政治信息量少,人们对政治信息了解不够,所以投票率下降。三是没有显著影响。张蓓研究认为报纸、杂志、电视等对政治参与没有显著影响。[3]陈鹏、臧雷振的研究也发现报纸、广播对政治参与没有显著影响。[4]
  新媒体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重要代表,不少学者论证了其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媒介效果促进论”和“媒介妨碍论”。Bakker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政治参与有促进作用。Jennings和Zeitner等人的研究则发现互联网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娱乐,减少了人们获取政治信息的意愿和时间。皮尤研究中心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报告也论证了互联网降低了人们的政治参与度。[5]国内学者张蓓发现互联网对大陆城市居民投票选举有负向影响[3],游淳惠、徐煜也发现我国台湾地区互联网使用和投票意愿呈显著的负向关联性[6]。周凯等发现香港Facebook对青年政治参与存在负面影响[7]。总体而言,关于中国互联网与政治参与的研究大多数都呈现负向关系,仅陈鹏、臧雷振的研究发现互联网对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农民参与互联网比例较低所致。
  综观国内外文献,对新旧媒体使用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虽有较多探讨,但是结论未达成一致,且从新旧媒体比较视角进行研究的几乎没有。国内的研究也多是基于截面数据。本文将基于CGSS2010年、2012年、2013年、2015年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研究,以为国内外学者呈现新旧媒体使用对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真实结论,为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决策依据,保障人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三、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
  (一)理论假设
  媒体是公民了解政治知识、观摩政治活动、内化政治信条的重要平台与渠道。伴随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媒体方式也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向手机、互联网等现代社交媒体拓展,新媒体的出现也为公民提供了更加开放、广阔的政治参与平台。传统媒体主要是以点对面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并对传播的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传播的内容大多是正面的、积极的。因此,传统媒体使用频率越高,往往越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向面对面的传播形式发展,公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关注各种信息,各种负面信息甚至谣言也会经常被传播和散布。因此,公民接触新媒体越频繁,对各种政治言论和正面信息的理解越可能会受到干扰,可能越不利于其政治参与。基于以上逻辑,本文提出假设1:国家和政府管控越严格的媒体,公民使用频率越高,越有利于其政治参与。如电视、报纸、广播等旧媒体。假设2:国家和政府管控较弱的媒体,公民使用频率越高,越不利于其政治参与。如互联网等新媒体。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