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9月中期

《道德经》辩证型领导特质理论分析/张党珠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党珠 日期:2018-09-17 16:04:31
导者与员工之间贵贱、高下的对立统一,领导者才可将自己与员工融为一体,自己不再做孤独的英雄,而去做缔造英雄的领导者。[6]
  辩证型领导特质理论中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所有特质都存在阴阳两面性,并且同时共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它们之间又存在矛盾的斗争性,比如,“自知”与“无知”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斗争关系。但是,这种斗争性并不是永远对立的,是可以根据领导者特质发展过程中的正面特质与负面特质之间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而进行融合的,比如,正面特质“自知”与负面特质“无知”融合在一起,就变成了领导者的辩证特质“既明且智”,这样就比较合理地解决了领导者正面特质与负面特质互相融合的难题。
  (三)否定之否定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由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着螺旋式、波浪式上升的。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肯定,是事物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则是促使事物发展和转化的方面。第一次否定,是“事物内部否定方面”对“事物内部肯定方面”的否定,对“肯定”进行了扬弃,克服它的消极,保留它的积极。但问题是,“否定”自身也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所以就有了第二次否定,这是对“否定”进行扬弃,克服消极,保留积极。
  《道德经》第37章指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就显示了“有为”→“无为”→“无不为”,即正题(Thesis)→反题(Antithesis)→合题(Synthesis),这是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律。[7]详而言之,“有为”就是指领导者(侯王)要有所作为,有较强的进取意识,这样可以提高绩效;“无为”,就是领导者不要由自己的意志和欲望驱动着去做违背规律的事情,即“不敢为”“无妄为”,同时领导者不要做点本分之事就自认为有功劳,即“无以为”;“无不为”,就是领导者应自然而生、顺规律而为,达至最低代价的“无不为”的境界。[8]否则,领导者太过“有为”,部下就可能没有“为”的机会与空间,结果就可能是:领导者积极,部下消极;领导者主动,部下被动;领导者英明,部下愚蠢;领导者责任心强,部下责任心弱。
  美国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极力赞赏少见的“第五级经理人”,认为他们能够将个人的谦逊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意志(敬业度)相结合,建立持续的卓越业绩。坚定的意志和创造杰出的业绩均属于“有为”的范畴。也就是说,不管有多困难,要勇往直前,有取得最好的长期业绩的决心;建立一个长盛不衰的卓越公司应有的标准;业绩不佳时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埋怨别人,归咎于外因或运气不好。谦逊的性格则属于“无为”的范畴,包括回避公众的恭维。也就是说,从不自吹自擂,行事从容、冷静;以个人魅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公司的利益置于个人的利益之前,为公司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培养接班人,把公司的成功归结于别人、外因和好运。这样的结果就是“无不为”,即让公司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而自己却“功成身退”,企业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