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6月中期

行政学视角下治理理论的范式追问/李 绵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绵 日期:2018-07-09 17:35:44
问题,并不具备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和有效性等特性。
  综上所述,首先,治理理论并没有自己的原创概念作为研究的基点;其次,治理理论的观点并没有被科学共同体一致接受和认可;再次,治理理论没能秉持彻底批判和超越传统行政学旧范式的立场,并没有以完全不同的崭新范式取代旧范式;最后,针对范式的逻辑性、完备性而言,治理理论内部还存在逻辑混乱问题。因此,治理理论还未成熟,内部存在很大的矛盾和局限,理论并不完备,所以称不上是公共行政学的新范式。
  三、行政学视角下治理理论的理论贡献
  治理理论虽未构成公共行政学的新范式,虽未彻底完成范式革命的任务,但也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一是治理理论突破了传统行政的政治—行政二分框架。虽然治理理论未彻底颠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范式并最终成为崭新、完整的替代范式,但是它打破了传统行政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框架。治理理论把民主引入行政领域,使民主不再局限于政治,而是让民主穿越在政治与行政之间,使民主真正地运转起来。治理理论提出的多元主体、去中心、多重治理工具并用的理论主张清晰地阐释了民主的运行机理,发挥了民主的行政功能,弥补了传统代议制民主的间接性弊端,增加了直接民主的含金量。因此,可以说治理理论的民主论点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桎梏,政治与行政不再泾渭分明。治理理论的民主论点表明行政不能简单被划定成与价值无涉的工具,行政也是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对于一直探寻范式转化的行政学界而言,治理理论为逃离严密的、非人性化的科层牢笼提供了有益路径。总之,民主并非无关行政,相反,民主与行政的融合恰恰是撼动传统行政根基的强大力量。所以,治理理论为政治与行政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它冲破了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壁垒,为消除效率与价值的冲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治理理论推动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进程。科学发展与科学革命是通过范式来展开的。库恩以范式为基础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模式:“前范式→形成范式→常规科学→出现反常→危机→科学革命→形成新范式→新常规科学”,这是一系列反复循环的过程。库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的标志”。科学的发展正是通过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向前的发展过程实现的。任何一种理论范式都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规定性,无论它产生之初多么经典,都不可能获得永恒。因为任何一种范式都是为应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所以它自产生之初就框定了自己发挥效力的时空,而时间并非静止的,实践也不会停滞不前,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已有范式难以解决的新问题。正如官僚制理论不断地受到批判一样,这说明传统范式已出现反常和危机。治理理论的出现虽未彻底实现范式更迭,但是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科学发展的循环链条中,治理理论虽未冲刺到科学革命这一环节,但是极大地推动了行政科学发展的进程,为未来公共行政学范式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是治理理论暗示了未来公共行政学新范式的特征。治理理论虽未能解决自身面临的理论逻辑不一致问题,也未能消除形而上的混乱,更无法支撑起公共行政学新范式的全部特征,但是它至少为建构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