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8年4月中期
挫败感负面影响下员工穷人思维的防范之道/许 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许 倩
日期:2018-06-06 17:45:43
行为个人长期居于平凡岗位、从事常规性工作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求近而舍远的思考方法。在对日常工作的处理过程中,过多关注既定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对长远规划的配合,一切奖惩行为的发生也多是以既定行为发生的效果为主要参考,这就必然导致员工对行为能否被认可的标准随之发生改变,由最初的助力组织发展、实现个人目标转变为更为“实际”的完成既定任务、确保必要回报。无疑,这保障了组织具体规划的落实,但长期重复性且简单化的行为认定标准和过程套路也必然成为影响员工思维方式的不良外部因素,使其习惯于只关注眼前、在乎切实可感知的物质回报,而逐渐淡化对精神目标的设定与追求,尤其是放弃对长远的、不可控的发展机遇的获取。而事实上这种过于关注近期回报的行为所舍弃的不单单是长远的机遇、机会,而是形成了短视的错误思考习惯,所禁锢的则正是组织持续发展的空间与能力。
三、居平凡但志存高远,主动摆脱穷人定位
穷人思维之所以严重威胁组织与个人发展,关键原因在于其直接影响的是个人对于自我的主动定位。凭借对个人的预先判断,行为人会进一步决定未来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实现。个人若主动定位为职场的弱者,那么其后续的一切行为发生都将以此为基点。规避穷人思维的产生,就必须首先杜绝个体自我定位的降低,居平凡但必须志存高远,如此方能摆脱穷人定位。
(一)理性维持“幻想”
精神之于行为而言,不仅发挥引导效用,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持续激励效应,即以绝对的精神刺激实现对行为效果与效率的不断完善,且完全不同于外部物质激励的被动性,个人精神追求所引致的是个体主动改变的欲望。想要摆脱穷人思维,就必须具备这种主动改变的欲望,以绝对的精神激励不断自励。维持必要的兼具理性的“幻想”将有助于普通员工挑战现状、保持足够的自信和乐观,居于平凡岗位但依然怀揣梦想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其一,普通员工必须认识到,虽然自己长期处于底层,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改变,只要初衷、初心不改,依然怀揣最初的奋斗目标,那么自我就可以不断突破、逐渐完善,就可以赢得晋升的机会;其二,领导者应根据员工实际设置必要的奖励措施,避免对物质回报的单一使用,可增加对职位、岗位等的调整,使员工感觉自我行为所产生的效果不仅仅体现于眼前,更能实现未来发展空间的扩展;其三,组织应鼓励普通员工对组织发展提出自我想法,使其明确感知自我虽然岗位较低,但依然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个人的想法只要成熟、合理就有可能被采纳,这将有助于普通员工跳出平凡、微小的个人定位,身居基层却心存大志,有效规避穷人思维的产生。
(二)客观拔高目标
设定目标既是为了明确行为方向,更是为了形成必要的激励效应,以明确的结果要求行为所要达到的高度。这也就意味着员工行为目标的设定必须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拔高,而非对现状的一般延伸。否则,过于简单、要求过低的目标设置虽然可以轻易完成,却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效用。穷人思维影响下的低效行为发生正是由于过低、过于局限的既定目标引致视野有限和动力不足,规避这一思维局限必须优先提升个人目标设定,以更具挑战性、艰难性的规划迫使普通员工无法安于现状、专注当下。首先,组织在设计追责机制时应避免将能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