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2月中期

党治基层: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邓顺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邓顺平 日期:2018-02-28 15:51:43
良的党风带基层民风,推动基层社会民主治理。三是以基层协商民主提升基层共治水平,通过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实现基层党内民主与社会自治的有机结合,以协商民主的形式来推进基层公共事务的治理。
  (二)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建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在我国基层治理实践中,虽然有政府机构、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等众多行动主体的参与,并发挥着各自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但在多元化的主体中,党是核心的行动力量,党的组织在其中发挥着元治理的作用,担任着政治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员等角色。当前,基层党建要注重回应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构建完善的基层党建体系,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以更好地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更好地保障社会治理中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具体来说,一是以优质的基层党建整合基层治理的各类资源;二是以人才为中心,建立基层党建和治理人才培养体系;三是以提升治理水平为目标,建立适应现实需要的基层党建和治理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四是以党建创新带动基层民主建设,进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形成基层党组织强大的组织合力和治理能力。
  (三)以利益协调机制为轴心,提升基层治理的协同性
  为有效应对基层治理的新形势,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功能应从以组织或动员革命与生产为轴心向以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轴心转变。如果说社会关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利益协调则是基层党组织必须面对和审视的现实问题。在发展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如果只是以政治任务的形式,要求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这种合作是注定难以持久的。相反,如果能找到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共同利益,则往往可以长期共存和合作。党组织既可以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给其他主体带来直接实在的利益,也可以通过分享相关权力,使其他主体更好地参与党领导的基层治理实践。不过,对“利益共同机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它很可能导致另一种情况——嵌入其他组织的党的基层组织变成了其他组织的辅助机构或被其他组织俘获。对此,在实践中,要通过“坚持以我为主、兼顾他者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引领、团结更多主体和力量搞好基层协同治理。
  (四)以现代治理工具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现代化的基层治理需要有现代性的治理工具。在继续发挥自上而下推动、运动式执行、分片包组等传统治理方式优势的基础上,要善于引进和应用现代性的新型治理工具。当前,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工具的运用:一是法治工具。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力量约束公共权力,防止因权力任性而引发的乱作为和侵犯群众权益等各种问题产生;积极培育各类社会主体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在法治轨道上解决纷争。二是政策和志愿工具。善于运用非强制性、志愿性和综合性的政府政策工具,有效解决治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倡导运用家庭、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工具,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等方式化解矛盾、防控风险,从而提升治理绩效。三是科学技术工具。科技改变思维、改变生活,也改变治理。要善于把科学技术革命与治理机制变革融合起来,充分依托大数据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地方治理插上腾飞的翅膀,提高治理的前瞻性、精准性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