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2月中期

党治基层: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邓顺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邓顺平 日期:2018-02-28 15:51:43
化很好地融合。这种自上而下通过政治动员进行的党建创新和基层治理活动,往往难以真正激发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三)党组织的基层代理人存在自利可能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基层社会的“收缩”,基层社会逐渐出现权力真空,近年,虽然有纵向到底的组织再嵌入,但党与基层社会民众之间并没有真正做到无缝对接,中间仍然存在着代理人的问题。在城乡基层一线,乡村干部、街区干部以及其他形式的党政工作人员,乃至基层经济、文化精英等,都可能成为这种代理人。将这些人纳入执政体制和基层治理体制,一直是党治基层的重要策略和抓手。这有利于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互动合作,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兼容性和回应力,活化组织的运作,但也会导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如孔飞力所指出的:“如果实行社区自治的话,就会造成地方精英势力的繁殖,并将他们自己的专横统治强加于各个村庄的头上。”[5]党治基层过程中,如何防止这些基层精英成为特殊利益集团、成为政策执行的梗阻,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基层党建运行成本高
  与思想文化领域一样,当前的基层治理阵地,如果党不去占领,就有别的势力(宗教、宗族、黑恶势力)会去占领。当前,随着中央在全国范围内“三有一化”工程的推进,基层党建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基层党建活动阵地有了,但仍存在“重视铺摊子、不管做事情”的问题。基层党建和治理,既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更要注意凝聚人心。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推行“三有一化”后的基层党建,仍然存在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党建经费投入不多、党建设施发展不平衡和对基层治理不力等问题。其实,在全国大规模的社区党建开展伊始,就有学者发现,党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对街道党工委的认知、对社区党建总体态度等方面的认识水平要低于群众。[6]为此,基层党建和治理创新不但要注重“硬实力”的完善,更要注重“软实力”的提升。
  四、党治基层的发展方向
  正如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公共管理双重职能一样,党政一体体制下的政党治理基层同样具有双重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实施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时,都有扩大其执政基础、巩固其执政地位的考量,但绝非“为了执政而执政”,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和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是其重要的目标追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有效地治理基层,两者相互交织,构成了“党治基层”的现实画卷,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一)以创造公共价值为导向,建设现代治理型政党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基层党建和治理创新首先要更新理念。要改变行政化、管制型政党的传统性思维,改变加强基层治理就是要给人、给物、给权力的传统性思维,将公共价值的创造作为基层党建和治理创新的价值导向和优先选择。要在全面覆盖、区域协同和集成服务的基础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共价值和共治价值的创造、传递和分配。具体来说,一是坚持党的“再社会化”。将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和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相结合,保持党与基层群众的密切联系,实现党组织对社会多元力量和利益的整合。二是以党内治理带动基层社会治理,以高质量的党建带动社会建设,以优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