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邻避冲突中社会公共理性重塑研究/郝雅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郝雅立 日期:2017-10-13 16:27:00
制,切实了解利益相关者的真正诉求,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后,实行利益整合与裁定,平衡各方诉求,且就城市规划、设施选址、补偿标准、技术控制、政策参与等方面进行开放性决策,并对非规范化行为采取制动措施。科斯定理说明,在产权明晰时可以借助利益相关者的协商谈判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贯穿于此的制度性协商与谈判在增强邻避冲突博弈弹性和扩展邻避事项行动空间中的作用显著。
  (四)利己与利他的共融:公共理性重塑
  以自由和平等为价值内核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人类行为按照商人的逻辑顺次展开,利己之心非强盗,利他之心也非活佛,市场经济机制的原理在于在利他基础上实现利己,促进社会良知的良性循环。公民社会在越来越广阔的社会空间里实现彼此之间复杂的物质利益交换,因此构成了“私人自律的商品交换领域”[10],在此领域中,利己是一种基本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定位于人类共同社会底线,在此底线合理范围内的利己是产生社会竞争与交流、实现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动力。
  将物理学中已被耗散结构理论证实的利己原动力问题衍射到邻避冲突的现实背景中,首先要求采用某些机制将维护自己环境权益而阻止公共利益实现的思维,切实转化为通过邻避设施的建设来实现对利己、利他的满足,这需要市场机制和政治手段的合力。利他与利己共处于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效用函数之中,重塑公共理性,引导社会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层次上,“不能使人们的精力消耗或浪费在与邻人的不断冲突中、个人间或群体间的私人斗争中,也不能使人们的精力消耗或浪费在时刻警惕或防范反社会分子的挑衅性行为或掠夺性行为之中”[11],实现利己与利他之心的共融。建立为实现自己利益而不危及他人利益的利益共融机制,完善强大规则化的公民社会,将市场经济体制的自由、平等、竞争观嵌入公共理性中,培养常态化与冲突前公共交往的理性,增强社会民众的信任与互惠能力。
 
  参考文献:
  [1]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M].林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
  [2]胡锐军.社会冲突触发因素的政治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5(2):22-35.
  [3]黄健荣.论现代政府合法性递减:成因、影响与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9-33.
  [4]郎友兴,薛晓婧.“私民社会”:解释中国式“邻避”运动的新框架[J].探索与争鸣,2015(12):37-42.
  [5]Bruno S Frey, Felix Oberholzer-Gee, Reiner Eichenberger. The Old Lady Visits Your Backyard: a Tale of Morals and Market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104(6): 1297-1313.
  [6]Yue Gou,Peng Ru,Jun Su,Laura Diaz Anadon.Not in My Backyard,But Not Far Away From Me:Local Acceptance of Wind Power in China[J]. Energy,2015(82):722-733.
  [7]娄胜华,姜姗姗.“邻避运动”在澳门的兴起及其治理——以美沙酮服务站选址争议为个案[J].中国行政管理,2012(4):114-117.
  [8]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M].萧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8.
  [9]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47.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