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5月中期

破坏性领导研究进展及其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启示/曾南权 张 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曾南权 张 倩 日期:2017-06-13 09:32:45
一起参与实施破坏性计划,并能从中受益。当追随者与领导者的自我概念、世界观和价值观越接近,尤其是当追随者具有一些不良价值观,如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时,更可能和破坏性领导共谋来从事破坏性活动,特别是在得到领导者的准许和鼓励之后(McClelland,1975)。其三,诱导性环境。环境的不稳定性、威胁感、文化价值观以及监督、制衡机构和制度的缺失是与破坏性领导产生有关的几个重要环境因素。在环境动荡时期,领导者可以通过鼓吹激进变革、重整秩序等方式来获取更大的权力或者被授予更多的特权,这种环境为破坏性领导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另外,人们在感觉到外部威胁时,往往更愿意接受强有力的领导,这也为破坏性领导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在文化方面,研究表明,强调不确定性规避、集体主义和权力距离大的文化,为破坏性领导者出现提供了更好的土壤,容易使领导者“黑暗一面”得以显现。权力的集中和单向控制是危险的,必须分权和监督制衡。虽然领导者有时需要自由裁量权,但相互制衡的缺失,最终会导致破坏性领导者对绝对权力的滥用。[5]
  三、相关思考与启示
  目前关于破坏性领导研究主要是以企业组织为背景进行的。其实,对行政领域来说,也存在破坏性领导。Lipman—Blumen J.(2005)等西方学者早就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关注。陈志霞和曹和平采用Tepper的辱虐管理量表对215位行政事业单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破坏性领导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也客观存在。[6]正如诗经中所说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我国古代其实很早就发现了破坏性领导的存在。很多时候,行政领域中的破坏性领导就像诗经中讲的硕鼠那样,如影随形,难以摆脱。那么,该如何防范破坏性领导的出现呢?根据毒性三角理论,破坏性领导的产生与自身、下属和环境因素有关。因此,要防范破坏性领导的产生,需要针对这三方面因素入手,综合施策。具体思路可以从国家和组织两个层面展开。
  (一)国家宏观层面
  1.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国内不同群体之间,贫富差距过大就容易产生仇官、仇富心理,使民粹主义抬头。这给那些走极端路线政治人物利用民众这种不良心理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机会。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其上台的支持力量就是美国白人的中低阶层。这一阶层由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美国传统制造业的迁出,而遭受到了失业和收入降低的损失。特朗普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提出了“美国第一”“让美国再次伟大”“制造业回归”“反对经济全球化”等口号,以此来迎合这一群体的心理需要,从而赢得了选举的胜利。但是,他上台后规划的由一些富翁和强硬派成员组成的内阁所提出的愿景其实只是反映了部分社会群体的需要,体现的是美国白人主义,在国内制造了种族主义。同时,还产生了一些外溢效应,如“禁穆令”、贸易保护主义。在外交上,屡次触碰中国涉台和南海外交政策底线,且和很多国家关系紧张等,严重损害了美国其他社会群体和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这已经显示出了破坏性领导的一些特征。除此之外,在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总统候选人勒庞也像特朗普一样,提出了“法国优先”口号,改革宪法,同化外来移民,抨击经济全球化,倡导“贸易保护主义”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