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月中期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反腐制度压力分析/曾 明 朱 茜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曾 明 朱 茜 日期:2017-03-15 17:26:38
高达18.48%,说明这两个省的一般预算收入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很高。但从上文分析可见,这两个省并不是查处腐败官员人数最多的省份。这也可以看出反腐努力与土地和房地产两领域的相关性并不大。
  (三)被查处官员数量的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表3的相关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判断,各省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每百万人房产购置面积、土地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与查处官员数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并不显著。由此得出,并不是在腐败高发领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从而使得反腐力度加大,查处官员更多。
  三、反腐努力的制度压力因素及其逻辑分析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腐败大多来源于房地产、土地出让等腐败高发领域,但并不是因为腐败严重而使得地方更有动力去努力反腐,那么是否有其他因素影响我国地方反腐努力的成果呢?
  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理论视角来看,新制度主义认为处于社会网络中的组织行为会受到网络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包括来自强制压力、规范压力和模仿压力等外部制度压力的影响[2]。新制度主义理论强调组织外部压力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这种压力可来源于其所依靠的其他组织以及社会文化期望施加的正式或非正式压力,也可来源于职业化,即大学创造的认知基础上的正规教育与合法化压力。有学者构建了制度压力及其他地方政府本身特征因素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扩散影响的模型,指出地方政府创新的采纳和扩散更大程度上会受到地方政府外部环境压力的影响[3]。另外,也有学者通过对制度压力与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强制性环境法律法规和竞争压力对企业的绿色环保创新实践有显著正向影响[4]。这为解释影响各地反腐努力成果的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即来自组织外部压力的影响。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定的反腐意志和强硬的反腐态度,以及不断推出的更具操作性的反腐制度,特别是中央政治局的“以上率下”,无疑会给各省的反腐工作带来强制性制度压力。因此,从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压力理论视角来看,对各地反腐努力成果的解释大概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央的反腐意志和决心产生的反腐压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风暴席卷了全国各地,力度和效果是空前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反腐斗争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在中央纪委的决策部署下,已经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但滋生腐败的土壤仍然存在,因此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又指出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腐败活动还没有绝迹,表明了反腐斗争永远都在路上的决心,而且这一决心通过党的政治纪律将压力传导到了全党,激发了各地的反腐努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