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者领地行为的成因、影响与控制策略/杨 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杨 虹 日期:2020-12-04 14:15:25

   【摘  要】领导者领地行为与心理所有权、员工错误归因、员工越轨预期具有密切联系,并且受到圈子文化、面子观、人情关系的调节。领导者领地行为具有双刃剑效应,具有强化管理、增强组织承诺等积极影响,但更多的是消极影响,如在员工层面表现为减少知识共享行为、抑制组织公民行为,在组织层面表现为降低组织绩效。领导者要自觉减少领地行为,构建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组织要加强对领导者的管理,以良好的竞合机制抵御领导者领地行为。

  【关 键 词】领导者;领地行为;负面影响;控制
  【作者简介】杨虹(1987— ),女,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创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21-0016-04

 

  一、组织内的领地性

  小学时候在课桌上画出“三八线”表明各自范围,大学时候在自习室桌子上摆上课本表明这是自己的占位,工作后将工位布置得具有自己的风格,这些都是在做印记,属于生活中的领地性。领地性一直是生物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其起源于动物行为。20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应用于人类社会。最早将其引入组织管理领域的是国外学者布朗,他基于心理所有权对个体行为解释的突破性研究对领地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组织内的领地性是组织成员对组织内某对象所有的心理感知基础上的行为表达,这个对象即为目标物,可以是有形之物,也可以是无形之物。
  关于组织内的领地性,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认知,有的认为领地性包括领地感知和领地行为两个维度,有的认为领地性包括领地认知、领地情感和领地行为三个维度。为简化分析,本研究采取布朗直接将组织领地性认定为领地行为的观点,重点对领地行为进行阐释。总体来说,领地行为包括两大类四小类[1],根据领地行为倾向、导向与影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标记性领地行为和防卫性领地行为。标记性领地行为是指组织成员通过标记的形式表明物品的所有权,其又可细分为身份导向的标记性领地行为和控制导向的标记性领地行为。前者是基于组织成员的个性与独特性,比如将自己的工作区域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后者更加强调物品的使用边界和控制权,比如给自己的工具贴上带有名字的标签、给自己负责的项目命名等。防卫性领地行为更像是一种反击,是组织成员感知所有物或者领地被侵犯时出现的行为,包括预先防卫性领地行为和反应防卫性领地行为。前者是在实际性侵犯行为发生之前组织成员做好的提前准备,以防万一;后者是在实际性侵犯行为发生之后组织成员采取的回应措施,比如对其他人乱动自己的东西进行呵斥、向上级投诉或者与人发生肢体冲突等。
  组织内的领地行为是非常普遍的,但现阶段关于组织领地行为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从领导视角进行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在组织内,领导者相比其他组织成员拥有更多的资源与更高的地位,领导者也具有更高水平的自尊和权威维护需求,因此,领导者具有更强的心理所有权感知,也就会引发更多的领地行为,对员工与组织产生多种影响。
  二、领导者领地行为的产生原因与调节机制
  领导者领地行为,即领导者所表现出的对所有物品的控制感知和排他性行为。领导者领地行为是由多方面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