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组织制度体系的常见漏洞与完善之策/张进财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进财 日期:2020-11-13 16:36:07
 
  【摘  要】组织制度体系的常见漏洞多在于宏观指导有余而微观操作空泛、共性约束有余而忽略个性特征、形式要求有余而约束效力不足、弹性操作错位而引导规范不当。这主要源于设计本身有失、实施主体低能、执行机制松散以及政治生态受损。在现代治理视域下,完善组织制度体系应做到保证内容适用、提升执行者素养、健全配套体系、优化组织氛围,立足主客观因素共同发力。
  【关 键 词】组织制度体系;治理现代化;治理效能;制度缺陷
  【作者简介】张进财(1971— ),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兼外联部主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19AKS007)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9-0005-04
 
  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满足多元社会诉求的过程中,需要组织采取多种方法、措施以及技术手段开展有效治理,这既涉及法律行政层面,亦关乎经济市场运行,还强调教育科技水平,需要系统全面的制度体系予以基本保障。特别是在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当下,更强调组织规则的先进与动态,通过刚性制度发挥引导调节作用、支撑治理效能,助力治理主体掌握技术治理方法的适用尺度和运用能力,继而创新管控引领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一旦制度体系有失,则会直接影响其运行效率、弱化其存续基础。因此,如何保障规则内容的科学性,提升政策的执行力和灵活决策的适用性,既维护制度权威又不失弹性空间,就是当前亟须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组织制度体系的常见漏洞
  1.宏观指导有余而微观操作空泛。有效的制度体系应指向明确、要求严格又不失可执行性,在划定底线范围、基本规则的前提下,留有相当的实践操作空间,使执行者能理解、能实施。但现实工作中往往宏观指导有余而微观操作空泛,缺乏细致详尽的规定与执行计划,存在相当大的漏洞,这就容易导致执行者在操作实施过程中的“选择风险”。在趋利避害心理下,其或是只选择满足最容易、最表面部分的要求来执行,秉持所谓实用主义承担最轻松的职责,且尤其计较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的最优占据,稍有得不偿失之可能便应付敷衍;或是限于宏观框架不敢调适变通,以致执行过程中制度措施的适用性不足,无法契合区域实际产生提升引领效果。在资源、技术等因素的多重制约下,宏观制度只能“上墙”做装饰,无法转化为真正的行为指导。更有甚者借由宏观制度框架下约束范围与限制条款的不明确大做文章、违规执行,变相履行岗位职责来获得灰色收入。这样的制度本身看似并无不妥,却导致了实质上的劣政,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制度内容的空泛给了投机者合理的偷懒机会。
  2.共性约束有余而忽略个性特征。制度体系乏力最明显的表现即难以使用,看似对行为、规则、标准与结果目标提出了要求,实则各部门却难以与本职工作相关联,共性约束有余而忽略了个性特征。面对如此高度一致的规则要求,执行者在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方面也就只能自行解读,从而诱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