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组织制度体系的常见漏洞与完善之策/张进财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进财 日期:2020-11-13 16:36:07
直接转化为执行动力。需要强调的是,以制度为行为的首要参考,并非忽略民众感受,相反,真正有效的制度应该着力反映现实问题、民众诉求而具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规范条款与民众需求的有机融合。其二,适度增加必要的激励措施,以凸显组织对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视与认可。这就需要在晋升考核机制中增加对制度解读能力、务实操作能力的测评,结合具体岗位职责、目标要求和行为规范考察执行者的服从度、灵活性与务实性,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尤其要严惩不执行、乱执行行为,对机械呆板对标者、偷梁换柱变通者严厉惩戒。其三,为实现治理现代化,迎合社会创新发展趋势,决策层与执行层都应主动培养关联思维,打破传统的定式思维,善于进行关联性思考,能立足全局发展,从有限领域内的科技创新看到其对自身工作方式方法的启示,将制度规划更迅捷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不断增强与时俱进的执行能力。
  3.健全配套体系。高效务实的制度体系从来不是孤立条款的汇总,而是立足现实情况、具体问题,借由指挥实现部门联动,即各层级、各领域都需要相关的规范条款支撑原则框架。其一,立足制度内容本身的切实、精准执行完善监督执行体系。这就需要以考核压力、标准测评施压执行者,使之正确理解、规范操作,以监督范围与检查形式的丰富有效使其规避违法违纪行为,既保证制度的权威性,也提升制度的可操作性。其二,有要求就必须有结果,有结果就涉及认同标准与认可过程。制度体系在规范行为过程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后续执行效果的评估,以间接反馈引领指导效果。这就需要既关注经济效果又兼顾诉求满足,以价值增值和民众获得感来共同评估制度质量,确保制度实施有始有终。其三,为保障制度体系的持续管控效力,还应强化追责机制的动态性、全面性与精准性,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制度执行过程与执行效果进行数据汇集、分析异常波动并据此进行后期执行结果模拟,以减少管控约束的盲点、空白。其四,创新性地构建制度执行效果数据库,借力大规模的客观数据解读、规律分析,实现制度管控过程、引领效果、预期效用的客观呈现,继而有的放矢、理性完善,提升制度执行效益。
  4.优化组织氛围。正向积极的组织氛围不仅有助于提升制度措施的创新性、能动性解读水平,更能以典型范例产生示范效应,提升引领约束效果,使身处其中的个体不仅心有顾忌,更不失追求与动力,源自制度的指导也才具有实施的基础。其一,进一步强化干部回避、交流、轮岗等制度规定,以打破人情关系网来实现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使身处其中的个体只能按制度来而不敢按关系来,在公事公办、原则优先的组织氛围中逐步弱化人治思维、关系论调。其二,维系领导者在精神与行为上的双重干净状态,通过法治思维促其“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2],尤其是通过理论学习、政治历练不断强化个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以“稳住心”而“管住行”,保障后续用权过程中的廉洁,以“心有畏”而“言有戒”,切实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为制度执行者提供良好的执行环境。其三,优化组织工作程序,减少事务性工作,强化对干部个体的认知引导,通过正、负清单制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