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地方干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及其教育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何丽君
日期:2016-12-07 17:09:2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根植于5000多年中国文明发展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最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涵养治国理政之道、提升治国理政之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探析地方干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并基于此阐释传统文化在干部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和教育路径。
一、问题提出
中国传统文化卷帙浩繁,博大精深,既有先秦的百家争鸣,又有两汉的独尊儒术;既有隋唐佛学的鼎盛,又有宋明理学的繁荣。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是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历经了一轮又一轮的运动,从轰轰烈烈的读经运动到祭孔活动,从《百家讲坛》引发的“国学热”到将除夕、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传统文化复兴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地方干部身处一线,肩负着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传承民族文化等重要职责,其人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强弱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进程中,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命脉对于培养拥有国家意识、民族情怀的领导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传统文化是干部教育的不竭之源,凸显干部教育历史性和现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内在统一。基层干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到底认知情况如何?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教育资源,完善干部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发挥传统文化在干部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学者张岱年将文化分为三类:一是思想层面,主要是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二是物化的文化形态,包括各类文艺作品和科技发明等;三是生活的文化形态,包括风俗习惯、规章制度等。笔者依据该观点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人口学变量、干部对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研,共有六个题项,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干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及思考。学员在10分钟以内均可完成调研,问卷可信度较高。调研对象为东、中、西部省(市、县)级机关不同部门的地方干部,既包括在党委与政府系统任职的干部,也包括在政协、工青妇等部门任职的干部。采用方便抽样法,将地方干部按照地区分为东、中、西三类,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在校的新疆“加强党管人才,推进人才工作”专题培训班、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建设与扩大开放专题培训班、南昌市领导干部“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河南省服务“三大战略规划”人才发展专题培训班、杭州市萧山区处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广东省东莞市处级正职领导干部培训班等15个班级学员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4份。被试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