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下属追随力形成的心理因素及提升之道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盛文楷 肖光荣 日期:2016-06-06 11:49:21
  如何激发下属的追随力,无疑是领导者要思考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力即是领导者激发下属追随力的能力。领导者的领导力和下属的追随力是互为印证的。
  一、追随者与肯定者、附庸者
  人们的行动都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产生的。下属对领导的追随,既包含下属对领导者在主观方面的积极认同,又包含下属支持领导的一系列实际行动。可见,追随者不同于简单的肯定者,因为肯定者只是单纯的立场上的认同,而不一定伴有实际的支持行为。
  追随者亦不同于纯粹的附庸者,因为附庸者常常在态度方面缺乏积极主动性,有时是由于情势或利益所迫不得不做出臣服姿态,在实际中也很难产生具体有力的支持行为。
  追随者与肯定者、附庸者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具备追随力。优秀的领导者需要的不是溜须拍马的肯定者或者消极被动的附庸者,而是具有较强的实际追随行动的追随者。
  二、追随力及其理想范围
  所谓追随力,即追随者在追随过程中所具备的积极参与实现领导者目标的主观状态和行为能力。对“追随力”一词进行全面把握,必须厘清其内在构成。
  追随力的构成无疑是复杂的、多元的,但概括地说,追随力不外乎由追随者的主观状态和行为能力两大方面构成。在主观状态方面,主要是指追随者在追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正面的个人特质,具体而言,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正直忠诚的个人品德、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一教即通的认知悟性等;在行为能力方面,主要是指追随者与领导、同事和衷共济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具体而言,主要有追随者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寻求问题解决思路的思维力、完成领导布置任务的执行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包括取得领导和同事信任的能力、同工作对象打交道的能力、生活中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以及影响其他人一起追随领导的能力)等。
  以构成追随力的行为能力和主观状态两部分为纵横坐标轴,可构建追随力的理想范围图(见图1)。主观状态的正方向代表追随者积极、进取、勇敢、忠诚、悟性高等正面因素,负方向代表追随者被动、胆怯、逃避、背叛、反对等负面因素。行为能力坐标轴的正方向代表洞察力、思维力、执行力、沟通力等正面因素。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出:当下属在主观状态方面是被动、逃避、背叛甚至反对等负面状态的时候,其行为能力越强,对领导者产生的反作用越大。当下属在主观状态方面是积极进取、忠诚、悟性高等正面状态时候,其行为能力和主观状态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追随状态:在追随者的主观状态和行为能力低于领导者本人在这两方面所能容忍的下限时,会被领导认为是较弱的追随者;在追随者的主观状态和行为能力超出领导者本人在这两方面的上限时,即追随者的综合实力超出了领导者的实力,追随者便成为领导者的潜在替代者。
  因此,追随力的理想范围是,追随者主观状态和行为能力处于领导者主观状态和行为能力的上限与下限之间,既不低于领导者在主观状态和行为能力两方面所能包容的最低限度,又不高于领导者本人在这两方面的最高限度。
  三、催生追随力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个体追随力形成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所研究的“内隐追随”理论对我们了解个体追随力的形成与提升极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