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下属追随力形成的心理因素及提升之道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盛文楷 肖光荣 日期:2016-06-06 11:49:21
在其下属面前是领导,在其上级面前则是下属;同样,下属在其领导面前是下属,在其下属面前则是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每一名领导或者下属都处在一个“领导—下属”关系的链条之中,同时具备双重角色,时刻进行双重体验。有了切实的体验,才能够有管用的感悟和经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也慎施于人。
  领导者也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追随者。这是说,领导者在着力思考如何做好其下属的领导者的同时,也要努力思考如何成为其上级的合格追随者。比如,在跟上级领导沟通中,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产生过哪些失误,哪些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哪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明白了这些,便会包容下属产生的不足和失误,不会对其求全责备。再比如,在跟上级领导沟通中,上级领导的哪些做法让自己感到鼓舞、备受激励,哪些做法让自己觉得很受挫伤、很受打击。明白了这些,便会以下属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下属交往,培养下属的追随力。
  追随者也应争取做一名合格的领导者。追随者在努力成长为其上级合格的追随者的过程中,也应努力成为其下属的合格领导者。比如,在跟自己的下属相处过程中,思考下属哪些方面的言行让自己觉得很不妥甚至是触怒了自己,这样,在跟自己的领导相处中,就会力图避免出现此类言行;在跟下属沟通中,体会下属哪方面的言行让自己觉得很受启发、很受鼓舞,这样,在跟上级领导沟通中,也可以尝试采取类似的做法,努力培养自身的追随力。
  (四)激活个体追随力,促成良好的群体追随效应
  领导者应当建立积极的“内隐追随”。一方面,领导者应努力发现下属的优点。根据“内隐追随”理论的启示,领导者应当怀着信任和欣赏的眼光努力发现下属的优点,这样下属才会以积极的追随行为回馈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欣赏。另一方面,领导者在重点支持符合自己预期的追随者的同时,不能忽视照顾较弱追随者的心理状态。应当让每一个下属都感受到来自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从而使其从弱追随者成长为理想追随者。同时,领导者还应善于鉴别并重点培育追随者中具有影响力的骨干分子。领导者要加强对骨干下属的教育引导,对他们进行心理赋权,激发他们的担当精神,使他们能够影响更多的人积极追随领导。
  在重视下属个体追随心理培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下属群体追随心理的培育。要做好群体的追随力培育,领导者本人就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心理学知识,懂得群体心理规律。要打造积极上进的团队文化,培育优良的团队作风。下属工作态度的端正、工作效率的提高、思想品德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的整体氛围。重视团队的纪律教育、目标教育和制度管理,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群体规范,培养一种催人奋进、充满朝气的团队文化。要注意抑制群体中消极心理的影响,紧密团结支持者,最大限度地争取旁观者和消极者,转化、引导干扰者和破坏者,使群体行为向最佳方向发展,形成群体追随的最大合力。
  (五)非正式交流的作用不可替代
  领导者无疑要在下属面前增强威信、保持威严,但领导者不能高高在上,有意无意与下属拉开现实和心理距离。要注意关心下属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适时表现出具有很强亲和力的一面。下属若感受到来自领导者细致入微的关心、体贴和善意,自然会诚心诚意追随领导者。因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