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微政治”时代的地方政府责任与公众情绪管理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武超群 魏飘飘 日期:2012-11-19 15:20:54
  一、社会诚信与地方政府信任的分析
  当前,民众情绪及其日常生活需求为当代政府提出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社会舆论空间乃至国家政治议程,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微政治”时代,“怀疑一切”似乎已经成为公民集体意识。在“微政治”时代,政治似乎已经从距离人们遥远的天边降落人间,使每个平凡的个体都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政治人”,从而要求每个人学习自我情绪管理,并有勇气摈弃和克服将权威与不平等或压迫联系起来的成见,重新确立对合法权威(包括法律与制度权威)的尊重,努力成为一个感性而又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王丽萍:《微政治与社会情绪管理》,《学习时报》2011年9月26日)。
  近年来,诸多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网络热点事件成为社会上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深深地刺痛着社会公众的神经,折射出中国社会正面临全面公信力缺失。这种“不相信”的情绪甚至渗透进了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救人遭诬陷,道德滑坡30年;公益慈善不慈善,绕着钱袋转;社团组织搞欺骗,非法敛财不断;吃住不安全,德性在涂炭;执业资格考试非权威,泄题风波不止;死刑判决与否,不信司法公正……这些事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执政根基。
  这些热点事件的频繁出现,是社会诚信系统出了问题,直接映射出地方政府的信任危机和公信力的严重下滑。在社会道德方面,因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中存在“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导致传统道德大厦在潜移默化中倒塌,公众把道德滑坡的原因归结于政府。在市场失灵方面,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由于政府对市场监管的缺位、越位、不到位甚至盲管,致使市场造成的问题也被归结于政府。在法律法规方面,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备,公平的、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商业领域出现了不公平竞争甚至商业欺诈,这些也被归结为政府行为。有时,往往越是被官方或专家澄清的,反而越会遭到网民的质疑。“民无信不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这要求地方政府首先要成为责任政府、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和法治政府。
  因此,如何改革地方政府的责任机制,有效地提高政府官员的责任心和履行责任的能力,成为政府社会管理、引导公众情绪、建立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二、地方政府责任的基本构架
  广义来说,政府责任包括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这四方面。
  第一,政治责任是政府作用于公众的最重要责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的所作所为必须以促进人民的利益、权利和福利为宗旨,有关公共事务的决策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二是如果政府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公共利益,虽不受法律追究,却要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概括说来,政治责任的第一点是积极责任,主动“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第二点是消极责任。有学者指出,政府责任意味着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所行使职责时而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国家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否定,当政府机关对其违法行为承担法律后果时,政府责任便得到了保证。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