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精彩阅读

网络环境下“智慧党建”的理论模型构建及实现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夏 行 方永军 日期:2012-01-04 17:37:05

  中国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更大跨度的社会变迁,意味着网络政治新时代的开启,这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社会形态、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将深深地影响党的建设。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下“智慧党建”发展问题,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富有极其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智慧党建”的理论模型构建
  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作为舶来品概念的“智慧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面向未来构建全新城市形态的追求目标。从“智慧城市”的概念来看,其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具备敏感的感知能力,二是具备强大的、智能的计算分析能力,三是具备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借鉴“智慧城市”的概念,我们将“智慧党建”定义为具有介入性、互动性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党建管理应用。也就是说,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手段,以高速全光网络为依托,对党的组织活动、党务管理、网络问政、公众服务等活动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构建起党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一个具备实时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扁平管理等主要功能的全新的党建工作模式。
  这里所提出的“智慧党建”,也即党建智慧化,就是将分散的、零碎的、独立的党建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进行整合,提升为具备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机制的有机整体,是对传统意义上党建信息化的升华。目的是要通过物联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辅助决策,实现党建资源的全面公开、城乡共享,实现对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及思想的动态实时感知,实现党组织之间互联共享、互促互进,实现党组织对党员的精细管理和高效动员,实现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便捷长效服务,最终提升执政党的形象,拓展党的社会活动空间。
  在这样的规划概念指引下,在总结党建信息化经验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智慧城市”等应用成果,从理论上对“智慧党建”作了梳理和思考,对其理论模型初步构想如下(见下图)。
  “智慧党建”理论模型图
  “智慧党建”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决策化、安全性等五个重要构成要件。具体来说,“智慧党建”的理论模型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基层党组织或党员的相关信息通过传感器得到感知(感知化),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对党建信息进行传递(互联化),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利用自己强大的运算能力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运算,得到一定结果(智能化),结果以报告或指令的形式出现。“智慧党建”通过信息传递渠道(互联化)直接把指令传递给基层党组织或党员(感知化),基层党组织或党员得到指令,在相应的行为规范下进行主动执行。同时,报告呈送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将其作为决策参考,可以利用信息渠道(互联化)向基层党组织或党员传递指令,也可以利用其他手段直接向基层党组织或党员传递指令。整个“智慧党建”系统的工作是在安全系统的保障下完成的,并保留与其他网络相连接的渠道。在这个理论模型中,重点要搞清楚以下核心概念。
  1. 感知化。感知化是指对党员思想状态和基层党组织、党员活动等方面的实时感知。从感知范围来看,全面覆盖了党员思想、基层党组织和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