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新时期群众工作创新的制度和机制研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 莹 日期:2011-11-07 09:45:4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群众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准确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探索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是我们党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主要特点
  主体的多元性。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的发展和变化,造就了多元性的新时期群众主体。与过去相对单纯的单位人、农民、企业职工的情况不同,现在已经广泛出现了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以及流动人群、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群体,群众工作的对象呈现出日益多元的趋势。
  内容的交织性。以往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各阶层群体都相应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军转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有安全生产、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历史遗留等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问题。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预防和处置的难度明显加大。
  思想的对抗性。干部与群众之间本应该是鱼与水的关系,应该思想一致、感情融洽。但是,由于干部腐败、作风官僚以及基层党组织在执行党的政策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等问题,伤害了群众的朴实情感,引起了群众误解和不信任。尤其是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分配不公,导致一些低收入群体存在仇官仇富心理,并由此产生了对社会的抵触对抗情绪和对抗心理,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工作的艰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群众的文化水平也相应有了提高,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大大增强,网络问政日益成为群众诉求的新方式,网民观点日益成为群众思想的新导向,社会批评、社会监督日益增多,“倒逼”现象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一些群众很懂得用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却不习惯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无形中给党的群众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树立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群众,广泛依靠群众,真诚善待群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善民生的理念。民生是关乎群众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的基本生计问题,改善民生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是开启群众工作的钥匙。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群众渴望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日益强烈,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强化改善民生的理念,及时了解各种民生诉求,加大民生工作的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