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包容性增长:理论发展与政策体系——兼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问题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蔡荣鑫 日期:2011-01-02 12:06:02

  2009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胡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再次强调包容性增长。胡主席的上述发言,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践行包容性增长的决心和信心,表明包容性增长理念已上升为中央执政理念,已经并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上述原因,包容性增长无疑是近期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理论的发展时间较短,国内学术界对此关注和研究并不充分,社会公众更是缺乏足够认识。有鉴于此,本文拟首先简单回顾人们对贫困认识的深化过程,讨论其对增长理念演进的影响,从中梳理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介绍其核心理念和政策体系,以期使读者朋友能对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包容性增长视角,讨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

  一、对贫困认识的深化:从收入贫困到权利贫困

  贫困的持续存在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威胁和挑战。

  贫困减除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对贫困内涵、起因等关键性问题有清晰和准确认识。然而,这方面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贫困减除实践的推进而不断深化的。
  
  学术界对贫困的认识,先后经历了从收入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的深化过程。收入贫困是指总收入水平不足以获得仅仅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所需的最低生活必需品,包括食品、房租和其他项目等。这种贫困概念主要考虑物质的缺乏,关注的是能否满足穷人生存需要。这种从物质缺乏角度考虑生存需要的贫困概念曾长期主导国际社会的扶贫努力和各国的政策实践,但这种观点也由于只关注贫困人口低水平的物质和生存需要而广受批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则将人们对贫困的理解带入一个新阶段,他所提出的能力贫困理论关注人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可以是什么或不可以是什么”,从而将贫困原因的解释从经济因素扩展到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等方面。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纠正既往理论研究和贫困减除实践忽视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的问题,经济学家们开始试图从穷人的角度来看待贫困,从而将贫困概念扩展到权利贫困。这种观点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和支出水平低下,也包括人们发展能力(教育、健康和营养等方面)的低下,而且贫困还包括脆弱性、无话语权、无权无势和社会排斥等因素。权利贫困理论认为,穷人不仅在物质上受到剥夺,还受到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剥夺,缺乏法律的保护、不受尊重、被禁止利用新的经济机会;一个人如果被排斥在主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活动之外,即便拥有足够的收入、足够的能力,也可能依然很穷。

  二、对贫困认识的深化与增长理念的演进
  
  与人们对贫困的认识从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到权利贫困的深化过程相对应,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关于经济增长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增长理念也经历了从单纯强调增长、到“对穷人友善的增长”以及包容性增长的演进。

  受到19世纪末以来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收入贫困理论,以及20世纪中期兴起的“涓滴假说”的影响,早期的贫困减除实践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