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逻辑/刘 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 颖 日期:2024-05-10 11:45:50
平衡不充分问题导致文化产品供给与人民精神生活需求之间的张力持续扩增,文化层的结构矛盾趋向复杂,需要以人民需求为情感取向的科学理论进行适时引领与调适。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随着物质基础的不断增强,文化日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更多地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文化软实力成为评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文化地位及作用的日益显现,需要以国家发展为情感取向的科学理论的引领。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必然。当前,以“普世价值”为名的伪善价值观正在全球倾销,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交织激荡,为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维护中华文明发展自主权,提高中国话语竞争力,需要以民族振兴为情感取向的科学理论的指引。四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的现实选择。面对文明交流与文明隔阂、文明互鉴与文明冲突、文明共存与文明优越之间的分歧,要推动不同文明展开交流对话,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需要以人类进步为情感取向的科学理论的引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文化服务新需求、文化发展新挑战、文化认知新误区、文化传播新风险,习近平以对人民发展、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世界走向的关切之情有效回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与时代命题,充分塑造并彰显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意蕴。
  二、情深意浓: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意蕴
  在理论浸润、文化禀赋、历史涵养、实践体认、现实感召之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积蓄了人民至上情怀、国之大者情怀、民族复兴情怀、胸怀天下情怀的幽深意蕴,既有对人民文化需求的关切与支持,又有对国家文化建设的自信与担当、对民族文化复兴的自豪与期待,还有对各国文化发展的尊重和包容,构成了“人民—国家—民族—世界”的完整情感线。
  (一)血肉情深:坚持文化为民的人民情怀
  “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14]162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寄托对象,心系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守人民情怀,秉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14]163的人民理念,展现出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真情实意。一是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的情感导向。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鲜明主线。无论是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还是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文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等,都清晰表明了文化工作的人民性价值导向。热爱人民,“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14]176,“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14]161,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感写照。二是坚持文化建设依靠人民的情感动力。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人民做“鉴赏家和评判者”[14]160,鼓励人民参与文化创新创造、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吸纳人民参与国家文化治理、支持社会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