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逻辑/刘 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 颖
日期:2024-05-10 11:45:50
念。中国古代的治国智慧博大精深,既有“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施政思想和“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道德情操,又有“法令既行,纪律自正”的法治思维和“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还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精神等。三是“天下一家”的民族思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复合体。从秦汉单一郡县制的“中国一统”到元明清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一统”[7],随着中土塞外不同民族的政治体制、生产方式、语言文化不断融合,逐渐建构起多元一体的华夷复合共同体,形成了政治上“九州共贯”、经济上“义利兼顾”、文化上“六合同风”的中华民族大一统传统。四是天下大同的和合文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寻着和合之境的理想境界,展示出“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理想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治世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豁达胸襟、“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理念等传统文化观。新时代,习近平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相结合,通过话诗文、引典故、论道理的“代言”方式跨时空传递了中华民族化育千年的民本之情、国家之情、天下之情,使中华民族长久积淀的“情本体”文化得以绵延相续。
(三)历史涵养:对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汲取与升华
作为情感型政党[1],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从文化层面抒发为民爱国济世情感的历史,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生成积淀了丰厚经验。一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主要以发行刊物、出版译著、设立教育机构等方式传播先进文化思想,以创作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发展人民文艺,推进群众文艺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运动、开办各类学校、编译著作和发展文艺等途径,改造旧有文化事业、提高民众思想文化水平;改革开放后,党明确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向,着力培育“四有”公民、发展“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8],人民的文化生活随着文化建设的推进而不断得到丰富。二是坚持国家发展的方向。从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明确文化建设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到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再到江泽民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胡锦涛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文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愈发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三是坚持民族独立的原则。早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便意识到文化对于民族独立的重要作用,开始以文化唤起民族觉醒意识,建立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中华民族的新文化”[9]。改革开放后,党围绕文化改革任务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独具民族风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10]。四是坚持博采众长的态度推进文化建设。从毛泽东围绕古今中外文化关系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