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对优先权的正确认识与反对特权的自觉意识探析/余忠剑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余忠剑 日期:2023-08-23 17:51:42
述内容都是对优先权的正解,除了这些正解,社会上对优先权也存有种种误解。这种误解的特征主要是把优先的“特殊权力或权利”简单地归结为“特权”。例如,在文物购买上,我们会听到古董商与竞价者对“国家优先购买权”愤愤不平;在脱贫攻坚上,也有人认为贫困户在利益分配上享受的是一种“特权”。客观地讲,这种误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某类特权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先”色彩。比如,因为“优先”的存在,某些领导干部及其所属的利益圈形成了看病特权、就学特权、就业特权等。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优先特权”,民众非常容易因为这两种“优先”确实存在着说不清的界线而将其等同化。这也是权力色彩化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对于权力所呈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现象,仅从权力光谱的角度出发,把不同实质的问题趋同化。但从反对特权的角度而言,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简单趋同化认知的危害性。这种认知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把国家因履行一定职能而必须实行的特定优先权,简单地、直观化地理解为权力不平等、权力滥用,这是对权力或权利平等的扭曲化或民粹化理解,在关键时刻会导致领导干部在保证国家公共利益、做好应急决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产生认知偏差,导致立场不够坚定,甚至出现政治失位、工作失效现象。领导干部要做到反对特权的精准化,就必须对两者进行准确的切割与区分,不能把优先规定、职业性保障或权力序列的适当调整与平衡统统归为“优先特权”。只有反对真正的“优先特权”,而不是盲目情绪化地反对优先权,才能防止反特权的泛化或庸俗化,避免反特权的道德虚无主义化,也才能既防止民众在反特权过程中因认知偏差而激进作为,又防止领导干部因认知不清而在反特权的过程中不作为,进而真正做到反特权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成效明显。
  事实上,在我国反对特权的历史进程中,特权并不是一个有明确内容、确定对象的范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等级差别、官僚主义、权贵阶层、特殊化待遇、资产阶级法权、既得利益集团等,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特权”含义。这对我国科学化、精准化、法治化反对特权造成了不利影响,对于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而言,需要提升对优先权和特权的认知程度,提高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能力和本领。
  五、领导干部要坚决做好反特权斗争
  特权通常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各方面的不平等,人类所追求的共同政治目标的实现和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实现,离不开对特权的限制和反对。特权既产生于垄断的政治权力,也产生于垄断的资本权力。无论是政治特权还是经济特权,都会摧毁社会平等的基础,导致权力的暴政。[12]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各种形式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每一位党员都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没有任何私利和特权。党的二十大通过的新党章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在深刻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把“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继党的十八大提出“决不允许搞特权”、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rd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