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成功经验、现实难题与推进思路/廖敏伶 李 明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廖敏伶 李 明
日期:2023-07-10 10:44:49
领导,才能协调各方利益、把握改革方向、形成改革合力。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全面领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向纵深推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面临的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是全方位的改革事业,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其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四十余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经历过挫折和困难,也面临一些难题。各领域改革的教训和启迪是当前我们深化改革的重要精神财富。
(一)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低质量等特征。这在实现GDP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也造成阻碍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巨大。作为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的国家,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却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2]在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面前,较低的能源利用率使得我国能源消耗巨大。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也为能源转型带来了重重困难。第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品附加值低。由于未掌握核心科技和先进技术,“中国制造”在过去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环节,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第三,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失衡。在重速度不重质量效益等错误观念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一度热衷于“铺新摊子”,忽视高技术产业的转型与改造。第一、二产业比重较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导致我国工业结构性过剩、技术创新力不足、国际竞争力较低等问题。
(二)权力寻租整治不彻底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某些权力寻租者借机侵吞国家财产和集体资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危害。第一,有的借股份制改革侵吞国有资产。有的以明晰产权为借口,将国有资产低价转让给个人;有的设置国家股、企业股、职工股,但同股不同权,对国家股不分红或少分红;还有的打着“中外合资”的幌子,对国有资产不估值或少估值,暗中侵吞国有资产。第二,某些有着管人、管事、管钱权力的寻租人十分容易利用职务权力“揽事”,并设置行政许可关卡。这在本质上就是寻租者人为制造的障碍。企业和个人为了通过这些关卡,只能找关系、开后门,从而助长寻租行为。第三,通过土地批租大发横财。由于地方政府一把手和负责土地资源的分管领导权力极大,在缺乏地价评估、限价标准的一个时期内,一些人假借外商投资、城市建设等名义压低地价或随意处置城市建设用地,使得土地出让金大量流入少数当权者手中。
(三)文化改革活力不充沛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经济、人口大国,我国文化领域却过度依靠政府,导致活力缺乏,这是我国文化领域改革存在的重要问题。第一,政府以行政手段统包统揽文化管理。受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问题,政府保留着大包大揽的行政惯性,而本该活跃的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却缺乏能量,导致文化领域仍存在粗制滥造、创新力度不够的现象。这些脱离实际的文化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匹配,很容易演变为某些官员的“面子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