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成功经验、现实难题与推进思路/廖敏伶 李 明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廖敏伶 李 明 日期:2023-07-10 10:44:49
。第二,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错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文化市场的改革发展却相对滞后,没能真正形成开放、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在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影响下,部分猎奇、低俗的文化产品仍然有一定的传播面,西方腐朽落后思想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文化制度建设落后于社会现实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不断推进,文化领域的大政方针相继出台,但具体的政策指导、制度建设仍相对落后。
  (四)社会贫富差距不合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完善成为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因素。第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2000年左右,我国基尼系数突破了0.4的国际警戒线,资源禀赋、社会历史条件、改革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进一步加剧行业、地区及城乡差距,呈现出金字塔型分配结构。第二,收入分配秩序失序。劳资关系失衡、权力寻租以及非法的灰色收入使得我国收入分配出现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如合法收入未得到有效保护、过高收入未得到合理调节、非法收入未得到依法取缔、隐性收入没有得到完全清理。第三,收入分配格局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代替了原来保障公平的单一分配机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初次分配中我国政府获得的收入远超美、日等国,再次分配中我国政府支出的比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最终分配格局中居民部门收入远低于美国和日本。[3]
  (五)生态环境治理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将经济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GDP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增长。有的地方以能源损减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味地追求过快的GDP增速,这不仅导致越发严重的产能过剩,还由于边际效益递减,削弱了增长动力。第二,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真空地带。由于我国生产力布局、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乡、区域和上下游之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待统筹治理。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划分不明确,不同地区、部门之间往往是单打独斗,出了问题难以追责,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难以真正落实。第三,存在生物安全问题。进入新世纪,非典、埃博拉、新冠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断出现。然而,我国相关方面的政策法规滞后、高端人才缺乏、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严峻的生物安全形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推进思路
  为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应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用权与监督、守正与创新、生产与分配,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轮行稳致远,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一)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划清政府边界,明确政府应当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坚决纠正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等突出问题。地方和部门要改变过去的错误观念,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和公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