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县域政治协商中效率与质量的动态平衡问题研究/李函珂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函珂 日期:2022-11-22 09:12:49
统的政治协商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的限制,而互联网的特性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性,有效提高政治协商效率。[4]其二,关注政治协商质量。如:董明以结构功能为分析视角,将主体、过程和产品定为基本指标,考察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互动与互构,审视影响政治协商质量的重要因素[5];韩莹莹和周挺之以G省政协提案(2003—2015)为观察对象,构建提案工作绩效评估分析框架,探究G省政协提案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继而提出相应建议以提升政治协商质量。[6]其三,同时关注政治协商的效率与质量。如:金安平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大会发言”机制的考察,探讨“大会发言”机制的效率,认为在关注效率的基础上,应当高度重视“大会发言”机制的质量问题。[7]
  通过梳理既有文献可知,学界对政治协商效率或质量问题的研究以规范分析为主,伴有少许实证分析。这些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加以考量,为正确认识政治协商效率与质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但有关县域政治协商效率与质量关系的研究尚付阙如。基于此,本文以县域政治协商作为研究对象,直接回应县域政治协商效率与质量关系的问题,探究县域政治协商中有悖于效率与质量应然关系的现实表征,继而针对既有问题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厘清县域政治协商效率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县域政治协商更好地发展。
  
  二、县域政治协商的效率与质量关系
  
  效率与质量关系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各领域,深嵌在经济发展与国家改革进程中,跨学科性强,经济发展、社会分配、司法审判、行政改革等均涉及效率与质量(公平)关系的问题。对县域政治协商效率与质量关系问题展开探讨,首先须从理论上回应“何为县域政治协商效率”“何为县域政治协商质量”“应如何处理两者关系”,厘清县域政治协商效率与质量的内涵,这样才能为其关系研究划定合理论域。
  (一)县域政治协商效率
  效即效果、功效,率即比例、比率,效率主要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可以看出,效率更多地关注结果速成性和目的功利性,即对效率的衡量以速度和功利为导向。通常而言,效率的评价标准采用投入与产出之比,因此,衡量县域政治协商的效率意味着计算县域政治协商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依据2022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相关规定,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活动主要由一系列程序性行为构成,主要包含党委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和各类提议研究确定政协协商议题,政协党组按规定安排协商活动以及向党委和政府通报情况、听取意见等内容,体现出“投入”色彩,表现为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而政协整理报送参会代表的意见或建议则带有“产出”意味,表现为书面或口头形成政协建议报告。若县域政治协商的投入较少,而书面或口头形成的建议报告较多,则县域政治协商的效率可视为较高;反之,若投入较多而产出较少,则效率较低。
  (二)县域政治协商质量
  “质量”初为描述事实而不做价值判断的词语,后期具有了“优秀等级”的含义,透露出追求优异的意味。县域政治协商质量至少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度量:第一,县域政治协商结果是否合乎人民群众利益;第二,县域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