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恶人先告状”的生成机理与领导者的应对之策/何永松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何永松 日期:2022-02-17 12:02:06
实际问题与自己有关,并未做出澄清反而搅乱事局,企图让领导者采纳自己所谓“正确的主张”,这当中必定存在着深层的缘由。
  (一)主体责任落实不力
  办事不力,馊主意却不少。恶意攻击他人的人,将更多的心思花费在诬告上,缺乏对个体责任的考虑。自己做错了事不认账,却在领导面前恶意打小报告,或在他人背后搞小动作,这是小人一贯的做法。任凭他人怎么做,都不把自己经办的事当回事,不出问题则罢,出了问题不是将其遮蔽起来,就是一口咬定他人有错,设法洗清洗白自己。连属于自己的责任也无法担起来,理由不足同样坚持向领导说东说西,只要对自己有利就都往好的地方说,反之则极力推脱。做事时无端指责他人不给力,自己没能用心把工作干到位,却尝试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自己的事情没办好只字不提,他人干得再好仍妄加评论,以此加害对方。告状人既缺乏责任心,也缺乏认错改错的勇气,办好事与好好办事的动力明显不足。回避能做该做的事,最关键的是,有错不改还反咬一口,“恶人先告状”得以上演。
  (二)道德品格锤炼不够
  告状人不反思自己是否存在问题,而是将精力用来对付老实人,这种做法与个人道德品格有关。作为“恶人”的告状人干不了好事却搬弄是非,随意将问题的矛头指向他人,即便他人干得出色也可能“躺枪”,抑或被卷入舆论的旋涡。有的告状人并未安好心,乱评乱议他人业绩,将其说得分文不值,意图便是要搞臭他人名声。不管对错都要找碴挑刺,一心想要扳倒他人,生拉硬扯都要说出他人的问题来。告状人可谓蓄意而为,通过编织各种理由来诬告他人,不仅存在口德问题,更暴露了职业道德问题,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不守道德规范的人,必然无法传递正能量,干出让人失望的事也就不足为奇。正因为这样,心术不端的告状人淡化了道德的作用,滋生了为我唯我的信念,“恶人先告状”便从中而生。
  (三)好强侥幸心理作祟
  告状人心理不够平衡,看到他人取得好成绩时,就羡慕嫉妒恨。而要获得同样的殊荣,则需满足多方面的条件,可谓难上加难。为此,只能用歪点子来“转身”,便做起了“恶人”,通过告状想要扳回一城,让他人无法超越自己。抢在他人告状之前告状,将为自己争取最好的辩护机会,至少,“首因效应”可以让领导者产生新印象、好印象。即便没法比他人干得更好,甚至出现了错误行为,也不接受“这就是我的错”之事实。告状人知道自己不具备竞争优势,但这并不是放弃的缘由,总想着找理由辩护以便逃过一劫。受好强心理的驱使,告状人不愿选择放弃,哪怕使坏也要搏一搏,万一能够实现预期想法,将极大地填平心中的落差。如此看来,“恶人”选择先告状,与其好强侥幸心理有较大的关联。
  (四)评价方式显得随意
  在理亏的情况下,哪怕告状人的主张显得牵强,依旧会争取领导者的认可。他们把一切问题之错都归因于他人,不能理性看待不同的人和事,随意地取舍评价标准。严重时,他们彻底否认他人的做法,指责他人拖后腿,就算不说自己有何好处,也不会放弃对他人的差评恶评乱评。告状人无理却坚持告状的背后,往往都是一己之言,没有合理的依据,只要能让自己不担责任,什么理由都能搬到台面上来,
[1][2][3][4][5]